首页>>学生风采>>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刘代平>>观点>>清华“真维斯”楼不能变成“真为私”

清华“真维斯”楼不能变成“真为私”

作者:刘代平
日期:2011/5/31 22:49:30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专电:刚刚因为被冠名“真维斯楼”而成为关注焦点的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其仅仅悬挂了几天的真维斯集团简介铭牌因被人用油漆涂抹而被迫摘掉。清华大学新闻中心27日向“中国网事”记者表示,以后将不再安装这个铭牌,但“真维斯楼”几个字则不会摘掉。

  见诸此闻,不免心生疑虑,何时才能把“碍眼”的“真维斯”也去了?有网友调侃清华这次要“退钱”了,其实想想,企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在乎的绝不仅仅是那块“牌子”,而是要将自己和“清华”扯上关系,引来更大的品牌效应。最近几天,媒体的大量报道,公众的持续关注,已经让 “真维斯”的名字着实“火了一把”。

  捐资建楼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我们熟知的“逸夫楼”就是个例子,它是由香港的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而成,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的大学、小学等学堂。“逸夫楼”之所以广为认可,除了邵先生本人的德高望重之外,还有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这份“坚持”,迎合了我们民族自古以来“乐善好施”、“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与之相比,“真维斯楼”浓重的商业味道,尽显轻薄。

  其实退一步讲,叫“真维斯楼”,还是比较保险的。找一个做服装的企业来冠名,学校最起码不会背负太大的“道德风险”。如果换成了“双鹿楼”、“双汇楼”等等,那就不好说了。

  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买账。学生们别扭啊,清华大学,全国的最高学府,受世人敬仰。现在却也沾惹上了“铜臭”气,为了一点赞助费,自己的教学楼都被更换了名姓,此乃有辱“文化圣地”之名,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了?学生们害怕啊,万一哪天,自己学校的景点、上课的教室、学习的课桌、甚至连吃饭的碗筷都被人抢注冠了名,那还算是在学校学习吗?简直成了参加企业派对了。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乡村爱情交响曲》。里面醒目的“广告标签”,一度让观者忘却了看主人公的表演,将注意力转向了幕后。只叹到,如是“明目张胆”的广告,老赵应该拿不少钱吧,这回飞机的养护费都出来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纷扰了公众的观感,必然要付出降低艺术严肃性的代价。不过,让我庆幸的是,这部片子的艺术内涵本身就是欠缺的。

  而清华的文化内涵是有的。百年民族精神的传承,几代大家智慧的积淀,造就了清华厚德载物、勇当大任的文化情怀。这是清华的财富,更是我们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样一个文化基调传承下去,必然要“去伪存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行。

  其实,文化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符号”组成的,只有符号与符号之间连成整体,协同发挥效用,才能将文化的内涵无限放大,感染人、教育人,让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获得灵感,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如果出现了些许“不和谐”的音符,其产生的裙带效应都有可能影响公众的判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况且, “真维斯楼”是个长期存在的事物,其影响也会是持久性的。

  教者当“为公”,不应“为私”。“为公”即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使命感,时刻以教育的百年大计为重,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而不应为了眼前的有限利益,忘却了自身的无限责任,做出了“真为私”的事情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