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沧州师范学院李晓彤>>观点>>浅谈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李晓彤
日期:2012/10/18 22:36:27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文化市场并逐步发展起来。作为改革的物,从70年代至今,得到了及其迅猛地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历程中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市场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市场方面的问题
(一)初创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0年。
我国文化市场的初创和起步最早从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出现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的兴起,紧接着歌厅、舞厅、录像放映厅等娱乐场所的相继面世,并迅速从我国的南疆向北推移,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从此,人们参与文娱活动逐渐成为时尚。但是,文化管理层的觉醒是滞后的,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对新兴的文化市场一时显得手足无措。这个时期的文化市场管理主要表现为干预、限制、甚至禁止,处于被动保守的态势。到1987年2月,由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文,解除对营业性舞会的禁令,赋予文化活动以合法地位:1988年又有文化部、国家工商局第222号文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文化市场的科学概念,并由此开始注重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而此时文化战线上的人有原来被人管转变到来管理人,一时也摸不着头脑。从这一时期的发展来看,文化市场的管理主要依靠大量的临时性“红头文件”用行政手段来管理。
(二)急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1991年至1996年。
1992年春,南巡讲话、以及1993年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确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文化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内容也日益丰富。逐步形成几大市场。如:娱乐市场、音像市场、印刷市场、书报刊市场等。艺术培训、文物市场也应运而生。文化市场的急剧扩张、发展,也带来不正当竞争,制黄、贩黄、庸俗的色情表演、赌博等;文物市场的地下交易,使我国许多珍贵文物流往国外等等。文化市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只有采取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检查,来遏制文化市场的各种非法活动。但是,在联合检查执法活动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除了缺乏强有力的法规依据外,每个部门都有上一级业务部门制定的管理法规,这些管理法规角度尺度不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给文化市场留下空白和死角。
(三)调整规范阶段:这一阶段从1997年至今。
1998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同时,国内经济进行“软着陆”的调整,文化市场发展环境已不如以前,行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2003年3 月2日河南焦作市音像俱乐部发生重大火灾而酿成74人死亡的惨剧。造成这样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经营者只顾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消费者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一直被别人管惯了的“文化人”从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截至目前,国务院已颁布了《电影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业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管理条例》等多个行政法规,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但几十年来,强调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性较强,法制观念和认识较弱,行政管理取代了法制管理。以微观管理为主,宏观调控能力差。在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依法治文的认识有所加强,但由于前期法制建设的薄弱,以及多头管理使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
1999年,国家对专职文化稽查队伍进行政策调整。停止征收文化市场管理费,实行费税改革,使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山东省为例:至1998年低,全省有文化管理186个,其中117个是市场行政管理机构,69支专职文化稽查队。至2000年上半年已有55个停发存在工资。稽查队的编制不落实,人员身份不明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尤其薄弱,乡镇以下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农村的文化市场管理几乎处于一种松散状态。
综上所述,在文化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法制不健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队伍建设参差不齐的问题等。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时期,文化市场管理在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由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它困扰着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及时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对症下药”,使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