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周丽宾>>观点>> 最重要的不是好工作——经营你的营销人生

最重要的不是好工作——经营你的营销人生

作者:周丽宾
日期:2011/6/11 10:13:49

很多人在问,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

职业选择并不是一种投机,它是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职业生涯需要的是经营,选择仅仅是其中之一。

最重要的不是“好工作”

一份好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实上,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没有很好的职业起点,正是这些并不怎么好的起点,激励着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

尽管“理想”是现今这个功利社会很少再被提及的名词,但我不得不强调,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短期的是目标,长期的就是理想。不少营销人会说“我对现状不满”,但是什么可以让自己满意呢?是钱多点?是职位高点?我发现有职业不满感的营销人,往往集中在两个层级:一是毕业才几年的“半新不旧”的人;二是30~40岁的人,他们往往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想要突破却很难。

对于这些朋友,我要说的是必须要沉得住气。继续在原来的公司等待机会也好,或者跳槽也好,其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你自己的实力增强了多少?

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阶段,这段时间必须放弃所有的投机心态,踏踏实实地吃点苦。尽管你可能会抱怨不公,付出与报酬完全不成正比,但以长远的职业眼光来看,早期职业生涯吃的苦越多,在未来得到的回报通常就会越大。而在这个阶段抱着投机心态的营销人,通常未来会吃足苦头。这就像种树,叶茂的基础就是根深。一个没有扎实营销基础的人不可能走得很远,哪怕他运气好做到了一定的职位,也肯定不会做得好,因为高职位的必备条件是学识和经验,否则很难服众,也缺乏领导好一支团队的必要基础。

《逃离外企》的主人公李白,之所以能在从事销售工作不到10年的时间,就跃升为营销总经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最初在可口可乐那几年打下的扎实的营销技能基础。尽管他也在不断地找寻机会,寻求职业突破,但首先他极度热爱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并以此为乐。在你抱怨未获得提升、没有新的职业机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吃够李白这样的苦呢?

最重要的是不断追求成长

对职业不满的另一种情况,是30~40岁营销人的职业瓶颈,姑且说是营销人的“中年危机”吧。我的周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原先有着良好的职业背景,但是到了这个年纪却往往停滞不前,甚至不少还在走下坡路。

营销人“中年危机”的产生,说到底,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营销人一旦升到一个中级职位并停留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产生倦怠的感觉。这是一种职业疲劳,往上看看,晋升似乎遥不可及,即使有可能也必须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和学习;往下看看,似乎自己已经是个很有经验的人了;往两旁看看,自己又似乎混得还不错。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今天的所得已经不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

但问题在于,不努力往往就是退步,就会被淘汰。职业倦怠,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情形,只要你还在某个位置上,就会觉得学不学无所谓,你还是一样的处境。可一旦离开了这个“位置”,你就会知道,学不学相差太远了——按部就班让你在老职位上可以混日子,但是却让你丧失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检验一个人是否还有市场竞争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重新放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竞争,看他究竟是人才,还是已经成了企业的“费用”?

没有目标,你就不会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坚韧的毅力和刻苦修炼;没有理想,你就不会在一个舒适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和学习。

营销是一项工作,如果你想在这项工作上持续地做下去并且保持价值,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成为专家。

所谓专家,不是仅有几张“资格证书”的人,真正的专家和那些徒有虚名者的区别,是专家必须“顾客至上”。就如同真正的医生发誓为病患服务并恪守操守一样,专家要拥有的不仅是技能和知识,还需要以客户利益为尊。

成为专家,就是一个营销人的职业理想。他不是光会看上级的脸色行事,还要发誓为顾客作出贡献。他们需要:

(1)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报酬;(2)不仅在公司内部,从外部看来,也具备第一线通用的专业知识和实际业务能力;(3)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对自己的工作怀有理想和自豪感,并不断努力;(5)以顾客为尊,发誓为顾客服务,而不是只会按照公司的规定采取行动。

只有专家,才能立足于未来的社会并生活得很好,这才是一个立志在营销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应该怀有的理想。

人生如白驹过隙,既然选择了营销作为你的职业,那么请坚持下去。营销,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信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