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梧桐之意象

作者:张雯雯
日期:2011/11/23 16:15:20

      读到温庭筠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时,心神俱不由为之一震:寥寥数笔,温公就活灵活现的写出了愁的频率。三更的雨,敲打着梧桐树的叶,一声声,一声声,多么像朋友临行时的叹息!梧桐之叶子,就似送行的主人,在聆听并且亲感着朋友即将远行时的莺莺话语。

       以“梧桐”为主要意象的还真不少,譬如李清照之《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后主之《乌夜啼》“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说文》释曰:梧:梧桐木。从木,吾声;桐:荣也,又‘荣:桐木也’,则桐一名为“荣”;梧桐,皮白,其花五出,子如珠,簇生,作圆锥形,果实未熟即裂,因有结籽叶上之说;其木质优,堪作琴瑟。如此一观,则李后主之词里的“梧桐”,大抵就不只是形影毕真的树,而是借指梧桐木做成的琴瑟了。在清秋的夜晚,词人愁苦难当,便独上西楼,用琴瑟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