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长沙学院杨芬>>观点>>安踏提前加冕之后

安踏提前加冕之后

作者:杨芬
日期:2011/11/15 13:01:45

    做了十几年的追随者之后,安踏出乎自己意料地提前尝到了领跑的滋味。这再次证明对于企业来说,不摔倒,有时候比跑得快更重要。

   9月15日,由国际知名品牌战略顾问公司Interbrand评选的“2011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揭晓,安踏比去年上升4位,排名第17名,成为排名最高的本土运动品牌。而在去年,这一殊荣还属于李宁。

    从追随者到领跑者,安踏走了近20年的时间。

实际上,安踏高层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李宁去年的接连败招,安踏几乎不可能在现在这个节点上超越李宁。毕竟在2010年,李宁的营收达到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安踏虽然有着26%的增长,但是74亿元的营收与李宁还是有20亿元左右的差距。

    李宁的转型难言成功,但更多的是战术上的失败——比如业务层面的渠道动荡,营销层面代言人签约不当等等。但其在战略层面上寻求品牌虽然升级本身并无问题。

         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两家公司定位和心态上的巨大差异。现在,安踏已经不再是过去“跟班”的角色了。作为新的行业领袖,它必须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安踏这次的第一名其实更像是一种“被”第一。这好比安踏还在后台排练,突然被人推到了舞台中央,对于安踏来说,准备工作其实还未完成,无论是心态的转变,还是业务上的布局。李宁的突然倒下,无疑打乱了安踏先前的计划。

仓促上阵的安踏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极为残酷的竞争环境,能否及时完成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是安踏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关键。

  有了李宁的前车之鉴,安踏对于自己的下一步显得非常谨慎。

实际上,安踏马上将在自己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大本营迎来与国际品牌的贴身“肉搏”。与此同时,摔了跟头的李宁必定痛定思痛,调整策略,准备奋起直追。所以,虽然安踏拿到了本土品牌的头把交椅,但面临的市场格局其实更加凶险。

稳健的背后

在运动品这个市场上,有时保持自己不犯错比做对一件事情更为重要。2008年,阿迪达斯过分押宝奥运导致的库存积压,给了李宁反超的机会;去年,李宁激进的品牌重塑让它丢掉了本土第一的宝座;最近爆出的耐克质量丑闻令其形象严重受损。相比这些对手们,你几乎找不出安踏在过去几年中犯下的任何明显错误。

  这是曾经被奉为教科书式的“轻资产”模式的一次“集体撞墙”。虽然3年前包括李宁在内的企业越来越多的意识到问题,并开始让自己变“重”,但为时已晚。

“轻资产”模式在今天的运动市场已经不再是金科玉律。以安踏为代表,依靠代工起家的晋江品牌们通过对制造环节的掌控,实际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不推崇“轻”,反而适度保持自己的“重量”,这将是未来安踏与国际品牌竞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而在营销推广上,安踏并不迷信明星效应,而是根据自己的大众市场定位,选择了一条以赛事赞助为主的推广模式。去年,安踏充分利用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大出风头;而签下加内特则是为了提升作为CBA合作伙伴的专业性。在被问及加内特对于安踏销售的提升时,张涛虽然没有提供具体数字,但是坦言“确实很卖钱。”

   如今,正是考验安踏的关键时刻。过去认为正确的打法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很有可能不再适用。安踏想要继续不犯错的稳健发展,就必须要做出打法上的调整。从二流球星斯科拉到超级明星加内特,安踏需要看到的一点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与大众市场的脱离,二者其实并不矛盾。虽然,在中国耐克被视为高端品牌,但是在美国国内,耐克同样只是一个大众品牌。与安踏所不同的是,通过合理的产品规划以及价格设置,耐克能够全面覆盖美国从低端到高端的消费人群。

    这实际上为安踏未来品牌走向高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将来,安踏可以收编一些低端品牌,在提升本品牌的同时,进一步依靠它们拓展低端的市场。同时,借由这种方式,消除追随者对自己的威胁,正如耐克曾经对匡威做的那样。

刚刚登基的安踏能否真正创立自己的王朝,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