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李文鹏>>观点>>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从未停止

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从未停止

作者:李文鹏
日期:2010/12/17 13:38:59

1968年11月 7日,在大庭广众之下,著名的反纳粹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给了原纳粹党员与高级官员、西德总理库特·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且对他说,二战结束仅20年,一位原纳粹党员居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简直是德国的耻辱。

这“一记耳光”开启了德国国内清算“历史遗留问题”的浪潮。一年以后,库特·基辛格黯然下台,社会民主党主席、当年的反法西斯人士勃兰特成为总理。而在之前,整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德国对于纳粹的历史清算只是个别的现象,1951年,联邦德国议会甚至通过了恢复1945年被撤职的原纳粹官员的职位的法律。这是因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本人属于保守派,虽然他在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道歉,但为了在战后迅速重建德国,他不惜启用大批原纳粹高级文武官员和专业人才,在冷战的掩护与阿登纳本人的庇护之下,许多原纳粹分子幸运地逃脱了应有的惩罚。阿登纳的道歉,也因此显得无足轻重。

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总理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访问波兰,众目睽睽下跪在了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这著名的一跪为勃兰特赢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也为德国赢得了举世的尊重。整个70年代,世界舆论对德国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

然而,在保守派再次上台的80年代,亲纳粹的声音又不时回响在德国人的耳际。为此,1982年1月,联邦德国内政部取缔了新纳粹组织“德国人民社会主义运动劳动党”;1983年,查禁了右翼组织“国家社会主义者行动阵线”。即便如此,右派为纳粹“翻案”的企图依然时有发生。1986年,右翼历史学家诺尔特在一篇报刊文章中抱怨,纳粹德国已经灭亡40年了,因此这段历史应成为“过去”。并且,他还认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不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被特别加以谴责。

诺尔特的言论遭到了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与左翼历史学家的回击,很快便被驳倒。但是,粉饰纳粹罪行的言论并未就此消失。长期以来,德国流传着“国防军是干净的”的粉饰性说法,认为德军在二战期间只是“服从了命令”,参加了“正常的”战役,没有参加纳粹大屠杀等罪恶行为。对此,属于左翼自由派的德国烟草商富豪林茨玛及其社会研究所组织了一个题为《灭绝战争——国防军的罪行1941—1945》的历史摄影展览,展出的成百上千幅历史照片,最终令“国防军是干净的”的谎言不攻自破。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无疑,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省是相对彻底的,并且这个反省的过程一直在持续的博弈之中,但是,今天的德国人对于过去那段晦暗的历史并不是三缄其口,禁止谈论。相反,在公众层面,对于纳粹和希特勒的历史的健康讨论非常的公开、透明。

在2007年的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中,电影的结尾时有一段十几分钟的真实采访,受访对象是今天的德国年轻人,访问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知道谁是阿道夫·希特勒吗?”

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人回答说是演员、运动员,也有人模模糊糊回答说是个政客,还有人坦白地说不知道。能正确说出希特勒身份的人还不到整个采访人数的一半。电影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忧虑:对于历史的不断“重温”,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堂必不可少的功课。

为了让德国的年轻一代牢记历史,今年10月15日,一个名为《希特勒与德国人》的大型展览将在德国历史博物馆举行。这是德国打破自1945年以来的禁忌,首次举行与希特勒有关的展览。德国从未举办任何与希特勒有关的展览,因为德国法律规定任何同情美化纳粹、否认纳粹罪行、宣扬种族歧视为犯罪行为。

根据1994年9月联邦议院通过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德国不仅禁止使用纳粹的各种标志、口号和敬礼仪式,而且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纳粹象征的标记符号、标语和徽章,希特勒的头像作为纳粹的最主要象征,更是严禁使用。而对同情纳粹、对犹太人进行诽谤、攻击和恶意伤害者,或宣扬种族歧视、否认希特勒第三帝国大屠杀犯罪行为者,可依法判处3至5年徒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