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边缘

作者:汪丹
日期:2011/10/25 19:55:22

 

我们是热衷生活的人,却一直生活在生活的边缘。忙忙碌碌中追逐,浑浑噩噩中坚守。

一个午后的小时间里,借着许巍的《故乡》看了一篇文章《我用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一种难于言表的感受,扎着心。

        这不是一个可以怨天尤人的年代,可依然要我们极致的活着,活在生活的边缘也可以

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带活着,只是这个地带是城市中心附带的一个瘤,目前还在发育着,也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波段的光线辐射过,癌变了。总有一天,他们会割掉这个瘤,重新再植入一个瘤的新种子,让它在岁月里癌变,经年后再来割。它永远成为不了活化石,不仅因为它的土里没有挖出过青铜器、提梁卣什么的,它也没有青石板路,也没有风雨里裂变的横梁,古祠,于是注定了它只能是个边缘地带,尽管它附着中心。

边缘,总有一点污秽的东西,或贫穷着,或下贱着,或抗争着。有太多的人,太多的故事在那里发生,只是它的贫穷、下贱总是很暴露无遗的被人唾弃,被人数落。但相比奢华空间的那些隐藏的污垢,它来得更坦率。在边缘活着的人都是随性的人,光着膀子、喝着小酒、一切都那么自然。你叫一个衣冠楚楚的人,去一个杂乱的地方学着那里的人们,那样生活,每一个动作他都可能学得会,可是那种神态真的真不了。在他融入之前,他如何剥去他华丽的外衣,不顾细节的一点一滴。

       同样是这样,一个在边缘生活的人,叫他优雅的去面对那些华丽堂皇的晚宴,去那些拿着小酒杯的场所惬意的品着红酒,他会很难受,他会不知道手该放在那里,他不知道一些东西如何吃,眼睛充满一阵又一阵迷茫。但这两种互相过渡,并不成对比。从中心来到边缘,学得更快,但是学不到食色性也的精髓,因为你自始至终不属于那里。而从边缘到中心,学得很难,且不谈条件,你要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我不知道边缘的定义是如何界限的,我知道江夏在版图上是武汉的边缘,就像中国地图的边缘是西沙群岛、帕米尔高原、漠河镇。但我真的定义不了生活的边缘,或许它与金钱有关,也或许它和那里的人文、自然环境有关,我只能从这里得到一点微弱的答案。

《我用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描述的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效应积累的差距。别人在跑的时候,你在走,你在跑的时候,他却已经到达一个小目的地。你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经历,在痛苦中成长,尤其是在他的脚步放慢的时候,你一定要出手快步向前。于今,已不是用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而是十八年才能住在你的对面。这喝咖啡和住对面,有一种东西,一直都没有变。那就是形成一个喝咖啡的习惯,最要紧的是那种坦然,不是模仿着别人。

 做一个边缘的人,带着生活在边缘的那种态度与信仰去向往中心,等我们都到了中心,依旧要到边缘来看看。在最边缘里感受生活,感受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如果有一天你能在中心幽雅喝着咖啡,在边缘钻进小馆子,大口吃肉、大瓶喝酒。说不定那就是一种最好的态度,一辈子需要的态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