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落

作者:王丽娴
日期:2011/10/28 12:02:32

读到温庭筠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时,心神俱不由为之一震:寥寥数笔,温公就活灵活现的写出了愁的频率。三更的雨,敲打着梧桐树的叶,一声声,一声声,多么像朋友临行时的叹息!梧桐之叶子,就似送行的主人,在聆听并且亲感着朋友即将远行时的莺莺话语。离情正苦,可不是,它在一点一点的刺痛着双方的心,就像雨打梧桐叶一般,淋淋漓漓,不留一点余地。离愁被描绘到这般境界,温公的笔法,可谓高明之极也。
翻检古卷,只要稍用些,你就会发现,在写的诗词了,以梧桐为主要意象的还真不少,譬如李清照之《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后主之《乌夜啼》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二首是写愁的名篇,千古流传。有人说,李后主之离愁表现的是的韧度,而李清照之,与温庭筠一样,表现的是的频率。但无论韧也罢,频率也罢,它们却都以梧桐为主要的意象。梧桐者何也?《说文》释曰:梧:梧桐木。从木,吾声;桐:荣也,又荣:桐木也,则桐一名为;梧桐,皮白,其花五出,子如珠,簇生,作圆锥形,果实未熟即裂,因有结籽叶上之说;其木质优,堪作琴瑟。如此一观,则李后主之词里的梧桐,大抵就不只是形影毕真的树,而是借指梧桐木做成的琴瑟了。在清秋的夜晚,词人愁苦难当,便独上西楼,用琴瑟奏曲聊以自慰,但深院高墙,他的琴声又能传出多远、又能被几人而闻到?词人原想借曲消愁,却不料反而愁上加上加愁,的的确确是剪不断,理还乱了!有人会说,词中的梧桐只是作者的拟人化,是作者在寂寞中的自我寄托,但相比之下,这有形的愁就明显的要消瘦许多了,不及那抚琴消愁愁更愁的朦胧意境远矣!
再如温词,雨打桐叶一声声是一种景象,反衬离清正苦,其另一番意味则还在于梧桐果实未熟即裂而落这一层上。词人与朋友相逢,谁料盘桓还未尽兴,就不得不又要离别,就如那梧桐子一般,未熟而裂矣!人生相逢,无论是萍水偶遇,还是世交夙缘,尽兴应该是最佳的境界,但往往,俗事烦扰,使之不得不匆匆一遇就互为过客,留下许多深深的遗憾。离清正苦,何况,还在淅淅沥沥雨打梧桐叶的三更天!
写愁是我国古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在愁绪绵绵的意境中,寂寞梧桐的形象又屡屡出现,除了以上几例外,还诸如苏东坡《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白朴《梧桐雨》中[蛮姑儿]“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螽、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蒙蒙。一声声洒残叶,一店店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由此观之梧桐与的缘分,由来已久了。这里面,除了明朗的雨打桐叶愁上头外,更多的应该还寓于梧桐嵌丝弦,一抚愁更愁萍水相逢匆匆过,交未尽兴裂桐子中。中国古诗词讲究意境之深远,所以,如此理解这其中的梧桐之意韵,感悟应该更能形象具体些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