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艺术

作者:王凤娇
日期:2010/5/26 15:39:15

感悟艺术,写下这两个字,不很困难,也没有太大的激动。当我把自己幻化为一种独立的生命形式去深入它内心的时候,除了用眼神,用心灵,其实是一无所有。不止一次地注意过它的脆弱、苍白和喧闹,看它在许多不可避免的冲击和包围下默不作声然而坚忍地保持着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完整,而这样的完整,便构成了艺术最震颤人心的部分。它让所有贴近热爱它的生命变得有厚度,不再漫无目的。

空着双手去体验音乐或绘画,也许从未理会过那些用以展示韵律的符号的规则,也许在我的想像里这些永远都不重要,我会一个人安静地听各种未知的声响,看流动的水与山,湿淋淋地迎面涌来一股亲切的豪气,看千年的蝴蝶、越过陈旧的门槛,在十八里长亭之外缓缓地飞,为爱的悲凉作一回流畅的诠释,各种捉摸不定的情感在了,这样就好。

艺术的触角无法直白地表达却又极其敏感,有时被人拾回去轻松地曲解得不伦不类。有时被当成毫无价值的摆设高高地搁着,这些时候的它,其实早已如同空气那样逃逸而出,留下一些外在的伤痕,柔韧的骨子里流着叛逆而坚强的血,继续赶路,却依然心平气和。

常激动于诗歌或文章中灵性生动的渴望,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单纯以感觉介入的东西,让人明白很多琐碎繁忙的多余。就像经历过冬天的深刻而最终在面前铺开舒展的原野却突然觉得没有振高一呼的必要一样,触摸了内心归于平静的年龄自然就会少很多无谓的愤怒和感叹。在这样一个因为缺少苦难而不再有太多重现和反省只剩下心安理得在丰富也繁衍着的年代,在反复过大喜大怒大悲哀之后需要重新沉着地想清楚什么的年代,有人执着又随便地回答某些凝重的提问,一边拾起略带忧郁的眼睛望望身后,一边把路上沾染得差点把自己谈忘的故事和片断,轻轻弹落。

在每一个玻璃窗外许多微弱地绽放的花朵惊醒的深夜,我愿意把彼此的对话和最初的感知无限制地推敲下去,它隔绝着人世的纷扰与热情,就像生活在清澈的小溪中的水草,不必要懂得什么叫房屋,树木,尘土和人群。“别和任何东西去狩猎本性,自己的生态就不会尴尬”。有人这样说,听过的我能听懂的都懂了,然后在自如地生存的时候很个人化地多一些只成碎片或许还不想称之为文字的东西,来达到忽略外在侵略的宽大与和谐,我们所谈的艺术,所想的艺术,所爱的艺术,其实就是一个完全让一尘不染的天性洗涤整个身心的自己,让你感受到它呼吸时的气息,就像确信生命的疼痛感确实隐藏在万事万物当中一样,不为做而做情感让心里的井水枯渴。

艺术应是孤独的,孤独而不寂寞,那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就如屈从与迎合那样,是一件和接近灵魂南辕北辙的事。每次诚实地怀念艺术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刘烨园的一句话:“鹰活着不是为了升腾,有时想着夜空,常常冷漠同类。”也许在生前和死后,仍然有无数的语言在喧杂中分解着艺术的外壳,招摇过市也好,沿街叫卖也好,故弄玄虚也好,沽名钓誉也好,这一切都与你我无关。我们关注的只是另一种由自己的生存追求所营造的和谐,艺术在这样的精神家园里生长,归于本源的自然。

所以我们才甘于平凡然而举世无双。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王凤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