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林露>>观点>>一线工人的成材捷径

一线工人的成材捷径

作者:林露
日期:2012/5/30 11:00:21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工,居然发明研制出“赵氏塔基”,改写了50多年来全世界固定式塔机基础只能整体现浇混凝土、不可移动、不可重复使用的历史,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本报今天一版报道了“农民工发明家”赵正义如何立足本职岗位、长期学习钻研、勤于创新发明,成为第一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农民工的事迹。

  赵正义的成才经历,是对“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念的生动诠释。同时,赵正义的经历也告诉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发明,是广大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工人的成才“捷径”。

  作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可能没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文化基础,但是,对设备操作、生产工艺及流程稔知于心,对其中的难点和问题有着最直接、最及时的感受和发现,而破解这些难点和问题的过程,恰恰蕴含着很多创新机会。而且,一线工人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发明,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和认可,更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直接针对生产实际的创新发明更容易实现成果转化,使创新发明者获得成就感,从而提振其创新发明的信心。正因为如此,赵正义在做泥瓦匠时能够发现原有工艺弊端,创造出室内抹灰护角制作的新工具和新工艺;在做企业负责人时确立了对塔机基础进行革新的奋斗目标,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农民工发明家”。确如赵正义所言,“从眼前入手、从本职岗位入手是创新的捷径”,当然也是一线工人的成才“捷径”。

  那么,作为一线劳动者如何才能实现岗位成才?

  首先,要有创新发明、岗位成才的强烈意识。赵正义认为,“一个人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负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所以,他干上建筑这一行,就意识到“祖师鲁班爷给我们留下了刨子、锯子,我干一辈子建筑能给后人留下什么?”位卑未敢忘忧国。广大一线劳动者应该认识到,创造发明并不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使命。这样,就会产生岗位成才的动力。

  其次,要具备创新发明必需的知识积累、技术能力。正因为赵正义二十多年坚持“每天下班后自学两小时以上”,“自学了从中专到大学本科的建筑施工专业教科书以及自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工程学、土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他才能够敢于面对连专家、学者都望而却步的世界性难题。一线劳动者必须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学习、钻研,为岗位成长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各级组织和单位要为一线劳动者岗位成才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学习和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激发劳动者学习和创新的热情;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为一线劳动者开辟更宽广的职业上升的通道,提高岗位成才者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形成鼓励岗位成才的社会氛围。

  事实上,近些年,在生产一线劳动者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抓斗大王”包起帆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还有王洪军、李斌、杨建华、代旭升、赵林源等,都是通过立足岗位创新发明,站到了国家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上。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相信随着相关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提升岗位成才的信心,在实现岗位成才的同时,为推进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