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青岛农业大学田鹏程>>观点>>校内网“变脸”:民意抵不过生意

校内网“变脸”:民意抵不过生意

作者:田鹏程
日期:2009/10/20 12:52:58

■一场急需“真金白银”的资本博弈

校内网“变脸”:民意抵不过生意

◎艾瑞网公布的数据图,开心网成为校内网最大竞争对手 图片来自艾瑞网

面对众多的抱怨帖,显然“用户需求”之说有欠说服力。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千橡置民意于不顾,执意转型?

千橡集团老总陈一舟曾解释说:“我们需要割舍对校内品牌的依恋之情,去积极地、勇敢地创造一个更伟大,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

可具有反讽的意义的是,325天前,他也曾公开发表声明:“校内网坚持不改名字,只要我们守住大学生人群,我们的用户自然会增长起来。”

民意,大概永远敌不过生意。

业内曾分析,校内网“变脸”的种子,最早可能萌发于风险投资“巨鳄”软银注资校内网的那一刻。2008年4月30日,千橡集团获得日本软银等诸家风险投资公司的4.3亿美元投资,这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募融资。

8月15日,《青年周末》记者联系到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传播方向专家詹新慧,向她请教这背后的“生意经”。詹新慧解释说:“资本的压力应该是校内网寻求扩张的因素之一,对投资方而言,长期的跑马圈地需要有真金白银阶段性的回报,长期以来‘校内’的学生群体定位使得广告收入方面的含金量始终不高。”

事实上,“真金白银”大概真是让校内网“变脸”的真正原因所在。

陈一舟曾经立下这样的豪言,“我们不像一些小网站,钱烧几个月就没了,我们足以坚持到其他对手都支撑不下去的时候。”

可是,从2009年年中开始,陈一舟突然发现在这个市场里,千橡已从资本大鳄变成了资本小鳄。2009年5月,“白社会”、“朋友”等社区几乎同时进行内测,如果算上先行一步的QQ“校园”,四大门户网站中已有三家进军社交网站市场。业界曾猜测:数年前,几大门户网站同时攻陷博客市场的一幕有可能重新上演。

“如果校内网不尽快完成用户覆盖面迅速扩张的战略布局,将很有可能失去切割更大市场蛋糕的机会,因此,它甚至愿意顶着品牌更换所带来的用户流失风险和开拓新市场所承担的竞争壁垒风险进行转型,这有可能成为一场赌博式的博弈。” 詹新慧向记者解释道。

■一次为战略失误买单的再战江湖

“如果不将潜在的竞争对手计算在内,此次校内网转型的最大对手就是开心网,千橡在为从前的失误买单。”当记者提问到校内网转型后的前景如何时,詹新慧进一步分析道。

2008年4月,陈一舟曾向媒体表示校内网累计用户达1500万,该市场的竞争已经结束。而那个时候的程柄皓则刚刚带着他的开心网冲进市场,凭借着“抢车位”、“买卖奴隶”等众多网页游戏的开发,程炳皓迅速打破竞争壁垒赢得了无数白领的青睐。

两家社交类网站的争夺逐渐升温,陈一舟频频出手,投入运行有山寨嫌疑的千橡开心网以蚕食开心网的白领份额。两家网站的江湖之争愈演愈烈。

“市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相较于开心网的快速崛起,校内网给人的感觉始终有些亦步亦趋,缺乏创新。” 詹新慧这样评价校内网屡次的后知后觉。

此前,记者采访千橡集团时,公关部也曾给出了要攻占更大市场的类似解释。他们在电邮中如是说:“现在中国的3.38亿互联网用户,非大学生用户超过3亿,这是更大的市场。对于通信社交类产品来说,整体用户群体越大,则带给用户的体验才能越好,更名是千橡内部深思熟虑的结果。”

然而,在这样的“攻城略地”中,似乎用户的意见有所缺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