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张婧>>观点>>模仿是开始不是终结

模仿是开始不是终结

作者:张婧
日期:2012/5/1 18:39:52

中美“乔丹”之争,从侧面展示了中国企业目前在品牌建设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中国企
业在品牌建设上,“傍大牌”、“傍名人”、“傍洋货”的现象颇为多见,客观的说,仿冒他人
品牌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充斥在消费市场的各个领域,甚至是学术、科研、教育中,不得
不令人警觉。

一、中国如火如荼的品牌“模仿”
除了在体育用品领域的“乔丹”事件外,事实上,目前中国体育品牌的龙头,“李宁”和“安踏”,都是在模仿国外体育品牌巨头“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基础上,逐渐壮大并与之抗衡,形成互为犄角的形势。
在快消品领域,“联合利华”和“宝洁”成为模仿的最佳对象, 本土洗发水品牌包括“飘影”、“拉芳”等,无论是在品牌命名、标语口号以及形象代言人设置上,都“紧贴”国际日化巨头,使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云里雾里。
在数码电子产品领域,“山寨”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从MP3、MP4、手机、电脑,到最新的触摸式平板。如早期山寨版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无论在外观、标识到功能,都无限贴近正规品牌,消费者不拿放大镜,一时之间绝对无法辨认。当然最红火的苹果产品更不能幸免,早已开发出比目前市场上最热销的IPhone4S更新一代的IPhone5,不但更轻更薄,待机时间更长,而且除了该有的功能一个不少之外,还双卡双待,不知道“乔帮主”地下有知,该做何感想。
在汽车领域,“模仿”也是发展的如火如荼。夸张点说,一部国产车发展史,也是一部模仿史。奇瑞能有今天,自然少不了风云和QQ这两款著名“山寨车”的功劳; “前面看像奔驰,后面看像宝马,那一定是吉利”,吉利也源于模仿;发展神速的比亚迪更是被冠以“山寨大王”的称号,旗下主要车型F3与丰田9代花冠渊源甚深,最新的SUV产品S6怎么看都像雷克萨斯的翻版……

二、品牌模仿背后的缺失和进步
中国的“山寨”问题作为一个一直被国际社会诟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和发展政策不断发展的本质。目前,中国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创新,这为仿冒者的繁衍滋长提供了温床。由于我国目前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健全的法律制度。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比如很多产品未申请专利保护,一旦山寨产品出来后,**成了大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对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因此,诸多方面的因素,让“山寨企业”、“山寨产品”像石缝里拼命生长出来的野草,大有漫山遍野之势。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培养民族品牌上的种种弊端,也认识到政府在本土品牌建设上扶持、引导的重要性。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创国际名牌产品。2001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成立,颁布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管理办法,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介工作。
而很多企业也早就认识到,可以模仿别人的产品和技术,但一定要为自己特有的品牌服务。这种模仿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并最终成功的例子,比如“奇瑞”。奇瑞公司被誉为“在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中,第一个到国外合资建厂、第一个到国外收取品牌转让费的企业”。这源于奇瑞坚持构建自主研发体系、打造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奇瑞QQ虽然被指抄袭通用汽车雪佛兰Spark的外形,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外形上,奇瑞QQ都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成就,最重要的是“奇瑞“的品牌,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还有一些企业在模仿式的品牌中遇到瓶颈时,积极进行改变,比如“李宁”。
一直以来,李宁的标识都被诟病为模仿耐克,而口号“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也被认为与阿迪达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雷同。但是近期李宁针对目标人群、产品定位等做了相应调整,推出了全新的标识和口号。李宁品牌新标识传承了原本LN标识结构的视觉效果,但抽象了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并以“人”字形来诠释运动价值观;新口号改为“Make The Change”。
李宁做出的战略调整是出于最本质的考虑,要致力于做国际化品牌,首先就要摆脱模仿别人的嫌疑。奥古特认为模仿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才是目标的达成,没有使命感的模仿是无法转化提升自己的。李宁品牌成长的历程值得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