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欢乐的意义

作者:肖奇
日期:2013/3/15 23:25:57

作业本说,自从有了微博,好像每个人都在寻找敌人。web的技术革命更新便当的顺应了人机界面的需求,加快信息的极速传播。也因此一旦哪个对事实本身并不知情的家伙口吐半星谣言,马上肆意扩散,带动浩浩荡荡的跟风者群起激愤,赶赴第一现场对簿公堂,讨要一个说法。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自觉据理的事实并不存在,只是猜想对实情本身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可能,并没有得到可靠信息来源的证实,弄出尴尬的荒唐,被人指笑。除了对五毛不清醒不理性的同情,谣言的制造者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惑众是不可饶恕的。一件事经过万千人的传递可能成了另一件事,因为中间经过了万千的修饰,可能夸大,可能缩小,可能粉饰,这没有谁能指示下一个人到底是怎么说的,该不该这样说,这样说可不可以,每个人的理解都存在偏差,只是偏差的大小问题。所以,在现今能有一块屏幕,能面对一块屏幕的人都是新闻的缔造者,一语一句,一个藐视无关乎的修改都可能促使下一个接受者的误解。
  
堆砌成整张整张泛滥的资讯,有的还没联系到自身的需求或者安全,有的早已深受其害,有的关联到眼下的处境,有的对不远的将来有益,有的不差流言蜚语。见得多出现的奇闻异事频繁了,自然就会有不可避免的麻木,倦怠与消沉。对侵犯绝大数人利益的事,人人都是奔走相告,怒愤高涨,恨不得扯开屏幕跳进去大干一场,这也就是在网络的屏障里呼喊的一面,回归现实里,真有谁敢与自己在网络上口口相称那样做的,是少之又少。
  
大事件当然拥护者众多,而屁大的小是非也不放过。小到一个搀扶的动作,一句礼让的谢谢,一张美化的照片。有一段时间我曾笃定的认为,经常晒照片的人有一天也会把它躺在灵柩里照片也发到网上,意思是它告别的婉言。人们好像都在坐等着新鲜事故的发生,把生活中一切的点滴细化到极致,有谁出什么纰漏了,过来瞅瞅,笑话够了,坐下来歇一歇,再等下一个能够引发他兴趣的笑料。而不再去关心它的意义,放在常人眼里,或者稍微有点认知的人,这事不就该这样嘛?那该怎样你告诉我? 怎么这么多人起劲议论啊?
 
似乎真在寻找着什么?敌人?
  
或许我们一生下就接受了这样的文明所致,传统道德的清规戒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公交不给老人残障人让座,背后的指指点点你可能不太在意,因为到了下一站就没有了。但是你可能无法面对你内心的责罚,因为在这个文明下是不被允许的,你就必须这样做。这是最烂的情怀,这是最坏的时代,再接力传给下一代。
  
科学家的测试精准的话,就预示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将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愁容,快乐的指数将逐步下跌。如果找到那能使自己喜笑颜开的部分倒是最该喝彩的事,恐怕也是最难的生活课题。郁郁寡欢夜夜难眠划出的完整的孤独,那竟是琐碎细小生活中最闪耀的地方。可是,必须有所期待才能推开这些乌烟瘴气的云层见到温暖的阳光;只有对自己有苛刻的要求才能维持着这易变的期待。释怀这个词我一直不喜欢,因为它叫人放下,放下那些不该放下的,不能放下的,不可放下的。所以我尽量把一些值得东西写出来,因为记忆力我可以证明它确实不太靠谱。
  
鲜花总会从含蕾待放变成芬芳满园,飘逸四溢。你喜欢玩玩花草,我喜欢玩玩泥巴;你喜欢纸醉金迷,我喜欢悠然自得;你喜欢灯红酒绿,我喜欢肥水乡田。欢乐都是自找的,现在我认为也是群分的。没有欢乐,那就佯装欢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