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

作者:齐捷
日期:2011/6/20 11:20:50

地方基层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最前沿的基础力量,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发挥基础力量的作用,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坚持总揽全局,加强决策管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总揽全局,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为基本任务,实现迎前谋划、科学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则、合乎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原则。在决策时做到“四个不出台”,即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决策不出台;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决策不出台;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决策不出台;具体措施不细致,相关政策不连贯,可能引发新问题的决策不出台。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维护大局稳定。

坚持网格分解,创新执行管理。要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随时了解第一线的情况,及时与群众互动、沟通,真正让广大群众把意见、建议反映上来。为了构建互动、沟通网络,武陵区对党员干部实行了责任分解网格化。以辖区乡街为单位,划分为若干网格,将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控违拆违、城市创建、棚户区改造、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网格,以网格责任图的形式,逐一分解到区级领导、乡街、社区及相关单位。要求全体干部沉到自己的网格里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从源头上建立健全早发现、早研判、早谋划、早化解的“四早”预警机制。

坚持贴近群众,推行亲民管理。社会管理,从根本说是做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各项工作。在服务内容上,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因人制宜、因类制宜开展工作,重点抓好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并在加大物质帮扶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使他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在服务方式上,要注重结合实际,在社区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进一步形成社会管理强大合力。在服务过程中,坚持把依法管理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政策有规定的不打折扣,对政策之外、情理之内的困难群众,则通过解决低保、医保、社保、民政补贴、大病救助等方式给予人文关怀,并建立长期解困帮贫机制,保证在定期摸底中发现一个解决一个。

坚持“一岗三责”,严格考评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要全面推行“一岗三责”,即将本职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稳定三项工作责任实行捆绑考评管理。推行这一措施,可以增强领导干部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能力和实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化“强制”为“参与”、化“管理”为“服务”三大转变。同时,把群众评议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责任落实、提升社会管理实效的关键环节,扩大群众参与面和话语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