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张锦添>>观点>>ebay易趣对战淘宝 中国C2C棋局杀入中盘(中)

ebay易趣对战淘宝 中国C2C棋局杀入中盘(中)

作者:张锦添
日期:2010/12/9 10:45:44

两极对抗
成立于1999年8月的易趣2002年被ebay以1.5亿美元并购。虽然不管是架构还是模式都能在易趣身上找到ebay的影子,但也不是一味地拷贝。据说,当初易趣一边在线上推广C2C交易,一边在线下极力拉拢实际的商家。可以说在那段非常岁月里,易趣实际上是借着C2C的瓶子,在装B2C的酒。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帮助易趣走过了隆冬并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虽说网络无国界,但在自己熟悉的地界做事总会有地域优势。淘宝绕开了易趣的势力范围上海,北上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组建了京津商盟,同时南下在离杭州不远的地方组建了广深商盟,并于2004年下半年,在网上建设“香港街”,吸引香港用户开店置铺。
其实,就在ebay易趣和淘宝划“疆”而治之时,在C2C市场中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全球最大门户雅虎与中国最大门户新浪合资的“一拍”。但随着最近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收入囊中,一拍也就与淘宝成了亲家。据说阿里巴巴正与新浪进行谈判,打算将一拍全盘拿下。
从三国鼎立到两极对抗,淘宝显然已非昔日阿蒙。站在擂台上的ebay易趣与淘宝除了在收费问题上观点迥异,两者在其他方面的较量也越来越针尖对麦芒。
在支付工具上,今年2月淘宝母公司阿里巴巴宣布升级其在线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并实行全额赔付;与淘宝的全额赔付有所不同,易趣的做法相对比较保守——只是限额赔付,不过在保护买家利益基础上又为保护卖家利益增加了条款。于是,就有了买家最高赔付1000元,卖家最高赔付3000元的政策。
当然,他们之间的竞争不会仅仅停留在支付问题上,还延伸到了服务上。ebay易趣斥巨资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客户服务中心”,ebay易趣称,其与竞争对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细化客户服务;而孙彤宇也毫不谦虚:“免费不是淘宝的优势,贴近客户才是优势所在。”他还特意强调,中国的老百姓和国外老百姓购物的很多习惯都不一样,他们对于网站的界面、客户服务的流程都有与国外不同的需求,淘宝正是在根据他们的要求优化服务。
同是为了优化服务,收购Skype给ebay易趣的网上交易带来更多便捷想象;而淘宝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淘宝旺旺”也使其网上交易如虎添翼。
又见持久战
要坚持所有的竞争,最基础的物质支持只能是资本。
今年1月下旬,ebay宣布向中国分公司ebay易趣投资1亿美元。加上此前的1.5亿美元,ebay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到2.5亿美元。如此大规模资金的强势进入,使ebay易趣的底气增加不少;而淘宝网继2003年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人民币后,一年后又对淘宝网追加投资3.5亿元,今年10月再次追加10亿元,让其“免费”的声音喊得更为响亮。在此次淘宝大规模的资金注入之后,尚未听到ebay继续资助易趣的表态,但可以想见军备竞赛远未止歇。
通常,未来会被CEO们描绘的无限美好,然而面对当前C2C市场的这种没有盈利却仍在疯狂烧钱状况,未来又怎能预测呢?
不过,对于已经发展了6年的市场来说,艾瑞咨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市场确实比较乐观,因为到2007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17300亿元人民币。在这样的前景面前,没有人愿意“掉线”。
对于易趣来说,最好的“绞杀”时机已经过去。有人说,淘宝弱小时,易趣若跟随免费,即使大家的用户数都会增长,但因为易趣的基数大,淘宝和易趣差距可能扩大。但那只是如果,面对如今已经长大的淘宝的进一步压力,最有可能的就将是一场持久战。
只在本土作战的淘宝固然无路可退,而在中国布局的ebay也不愿失去这块巨大的市场,况且撤兵中国必然意味着其亚洲战场的悉数沦陷,对其全球战略必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以业内普遍认同的目前C2C市场尚有90%的中国网民有待进入,两者长期并存的可能性非常大。
就眼下来看,“土鳖”淘宝依旧意气风发的在媒体频频曝光:寻找百万买家、10亿元免费3年,创造1000万就业机会;而“洋味儿”十足的ebay易趣与之相比却显得沉寂的有点不太相称。自从惠特曼从微软请来“营销大师”吴世雄后,最受关注的ebay易趣的新闻也就是最近与百度的“牵手”。不过,“海归”创立的ebay易趣在媒体关系上一向就没有淘宝积极。而且,在被ebay收购后,ebay易趣也需要遵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范。只是,新官上任的确不该如此悄无声息。
山雨欲来风满楼,当前的C2C市场,因为淘宝的10亿元新增投资,更加增添了危险的气息,以至隐约能闻到新一轮战役的火药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