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要社交

作者:闵敏
日期:2011/6/9 15:53:03

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于第一财经周刊《淘宝要社交》一文。关于淘宝与社交的话题评论很多,第一财经周刊这篇文章我认为相对比较深刻一些。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这篇文章不单单是媒体惯用的解构视角,而且尝试以建构的视角来观察淘宝的社会化。也许是从事企业创建和执行的缘故,我比较认同谢文的观点,不太欣赏郎教授那种专家式腔调,指手划脚的说别人的房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自己又不画图纸。如果能够拿出自己的新东西,我就比较佩服了。看病容易治病难!
产品描述
1、建立关系
2、维护关系 发展关系

我们知道,建立关系对于互联网环境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SNS最大的难度在于维护关系。人们为什么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馈赠?博客就面临这样的而一个问题,当馈赠只有单向的输出而缺少回馈的机制时,它的发展就会停滞。微薄的发展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虽然它更多呈现的是媒体的特性。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维护和发展的,目的是从较弱的关系发展成为较紧密的关系。那么如何发展关系呢?帮助好友之间保持一定的沟通频率,帮助好友之间建立共同的经历非常重要,例如游戏就是通过互动过程建立起共同的经历来强化关系的。
 
群组:具有相同特征和爱好的人聚合成为一个组织。
评价:对一个物品进行评价,提供资讯。
设计:虚拟设计。
传播:向更多的人推荐和展示。
事件:线上和线下的活动。
合作:群组对外承接业务。
。。。 。。。
 
在这个环境中,品牌商、生产商更多的是处在一个征询者、倾听者、沟通者的地位和状态,而不是以前强势的广播者、灌输者、说服者的状态。品牌商和生产商为社区成员提供沟通的组件和工具,如产品设计图、零件指标、性能数据等等,让用户之间进行交互,从而发展出对品牌的信任和感情。
 
服务设计

用户在自己的空间中添加自己的装备,可以上传图片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平台上品牌提供的商品图片和来添加自己的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评价。用户在淘宝购物后,空间自动添加物品,用户可以自主管理,进行分类等。社区提供这个物品的达人和群组,用户可以申请好友、加入群组;提供好友管理、信息推送、即时和异步的通讯;提供群组合作管理组件,可以发起活动并对组员活动进行记录和评估;提供更加完备的隐私管理,可以将某条信息开放给某个人、某几个人、某一类人或某个群组的人。。。 。。。
 
解构物品,对物品局部进行各种手段进行标注和说明。在线设计新的物品,并展示给好友。在群组中对设计进行评价,排名,推荐。。。 。。。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完成主要的活动。
 
目前新的互联网概念不断涌现,SOLOMO将社交、位置和移动集成推为核心,而SOMOCLOGLO又增加了全球化和云服务。形式和要素变化带来的是新的机会和能力,带了的是手段的变化,但是社交的目的依然是那些东西。服务的设计是不断滚动发展的,但是核心基因是不变的,淘宝社交网络就是“人的物化”这个层面的网络。

目标市场

新一代数字化人群,网络化生存人群。

市场机会
业界所认同的SNS商业模式是:基于好友关系的产品推荐价值挖掘。这个流程的逆向则是通过购买行为搭建关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内很多读EMBA的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购买搭建一个高价值的人际关系网。一些人购买会员卡加入高级俱乐部也是类似的动机。基于于这个逻辑来构建商业模式是目前全球互联网企业都没有实践的,这是一个机会,是从核心层面区别与其他SNS的市场机会。

竞争分析
    在第一财经周刊《淘宝要社交》一文中,对业内的竞争关系作了一个描述和分析,对其中的两个观点需要重点探讨一下。首先文章特别指出了Facebook的垄断地位。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虽然非死不可的创始人鼓吹:人有两个身份是可耻的!但是事实上他自己就是一个多重身份的人。在人们对互联网的依存程度比较低的时候,需求的共性占主导地位。但是,一点依存度提高,个性化的需求就会占主导地位,就会对网络的核心要素提出挑战,如政治、实名、隐私、分享、广告、宗教等。借鉴人类发展史,虽然帝国的出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技术的发展,但是,帝国并不是常态。淘宝培育了一批淘品牌,但是淘品牌现在也在嚷着要出淘,其根源也在于个性化的发展必然追求的是更加自由的环境。所以,个人认为,现在SNS还在垦荒阶段,还没有进入到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