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作者:黎志鹏
日期:2011/6/18 12:53:54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在各国政府倡导和推动的网络化5个重要应用领域中,大多数国家都把电子政务放在了第1位。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建设模式、应用水平还是技术标准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文章以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建设为例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如何建设我国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电子政府;发展轨迹与现状;特色;借鉴意义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647平方公里,人口448万的岛国。为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建设,甚至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加拿大的部分省都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发展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在2003年11月联合国发布的《2003年全球公共领域报告:处在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府》报告中,新加坡电子政府位列全球第12名,是亚洲国家在电子政府建设领域做的最为出色的国家。
一、新加坡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界定 
新加坡电子政府主要是由中央信息技术组来负责推动的。他们认为信息时代的新加坡电子政府应该体现公民和企业导向以及以生活周期为基础的整合、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获取方式的可选择性和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服务整合等特点。通过其门户网站,公民能够无障碍地浏览政府网站,从而获取电子服务。
二、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轨迹与现状
新加坡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的来说,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历程可分为起步,融合和定制3个阶段:第1阶段是起步阶段(1992-1999年),以“IT2000计划”为标志,明确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为“智慧岛”的目标,并建设了新加坡的首个宽带网络,政府部门开始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民众通过Internet能够在各级政府网站上提取政府机构的信息。第2阶段是融合阶段(2000-2006年),通过实施“信息通信21世纪蓝图”(2000-2003年)和“联系新加坡”(2004-2006年)等计划,全面开放了通信市场,把信息通信的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素质的主要动力,政府所有部门全部完成业务系统的建设。政府机构在网上开展纳税,办理执照等业务。第3阶段是定制阶段,目前正在实施“智慧国2015蓝图”(2007-2015年),提出“3I策略”(创新、整合与国际化),推出“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口号,努力提高政府办事事项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从上述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已经步入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领域全面发展。目前,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新加坡的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已上网,几乎各市区都建有自己的站点。公众参与程度:“电子公民中心”的门户网站是新加坡政府众多在线服务的第一站,为公民提供在线政府服务。2004年1月到3月,“电子公民中心”用户访问量达125万,占新加坡总人口的近1/3。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完全是由国家控制,据统计,新加坡电子政务每年可为政府节省办公经费约2300万美元;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而且提高了政务透明度。
 三、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特色 
  新加坡作为建设电子政务的佼佼者,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新加坡政府网站的功能极为强大,包含的内容也极为广泛,曾在1999年被美国大众服务管理部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服务网站。政府网站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特色的为“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这一虚拟型的网络服务中心主要是向公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电子公民”项目的设计思想是让各个政府部门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站,而网站内容则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设定,从而让使用者能够对整个政府的运作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政府部门的一些商业信息和商业机会以打包的方式提供。所有政府机构都必须为网上表格、网上支付和安全环境等事项采用一致的系统基础构件和模板,而且采用同一种方法论。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用户不必具体知道有关事务,只要按程序接受政府服务就行了。“电子公民”的用户界面采取了一种模拟的方法来描绘一位新加坡公民从小到大在人生不同阶段所要走过的道路,他可以在不同的“城堡”中停留。每一个“城堡”里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城堡”里,你可以找到这样如下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城堡”,涵盖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