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陆高>>观点>>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的关系问题

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的关系问题

作者:陆高
日期:2011/6/14 19:50:28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利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美联储等主要国家央行普遍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投入了巨量货币。这种超常规政策在刺激经济恢复的同时,使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由于信贷规模高速增长,资产价格加速上扬,也形成了较强的通胀预期,如果处理不好,未来可能转化为实际通胀。但事实上,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仍存在一定距离,应根据当前形势,辩证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前我国没有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主要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估计。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今年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2%,处于轻微通缩之中,短期内没有通货膨胀问题。

第二,通胀预期可以部分抵消通缩压力。根据历史经验,经济危机必然伴随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通货紧缩发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这主要归功于各国政府及时果断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此产生的通胀预期。危机爆发之初,通胀预期便已经形成,一方面,它对冲了通货紧缩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人们为避免未来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失,预先进行了各种防范措施。这些心理因素与实际行为可以使经济运行中的通缩程度减轻,时间缩短。

第三,通胀预期可以预防未来通胀的发生。各国央行在推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便已经预计到未来通胀爆发的可能性。通胀预期有利于警示与约束各国货币当局,使其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未来实际通胀的发生。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在认真研究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和相关预案,对通货膨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这将有助于遏制实际通胀的发生。

第四,由于我国储蓄资源丰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发行国债全部是运用储蓄资源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钞,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流动性也是动员储蓄资源,因此,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西方国家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有所不同。我国粮食储备和外汇储备充裕,未来稳定价格水平的基础条件较好。未来我国可能更多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需要就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早作预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