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刘江燕>>观点>>京东、当当、天猫的招商博弈

京东、当当、天猫的招商博弈

作者:刘江燕
日期:2012/12/5 22:20:57

京东POP极速崛起

京东的开放平台——POP平台于2010年开始筹备,20101230日上线。现卡玛服饰副总裁樊新科曾任京东开放平台商务总经理,负责品牌招商和一部分品类的运营。

POP平台团队由京东副总裁马松领头,樊新科记得自己是团队的第10个人,也记得标志平台飞速成长的一系列数字:2011年头一个月,POP平台交易额达到1个亿,当时刘强东POP平台要做到多大的量没有估计。团队成员开玩笑说,如果POP部门的成绩超越当当就成功了。最终POP平台2011年全年的交易额达到了28亿,超过了当当,团队很是振奋。

POP平台的起势与京东的增长逻辑息息相关。樊新科分析,京东销售额的增长是依赖于区域扩张:京东只要在一地开了地方仓,配货速度、货到付款的体验都得到提升,那个地方的销售就暴增,京东增长的实质是吃掉了当地传统企业和电商的零售份额。

在电商业态饱和的北京,平台之间比拼的是品类。京东在北京的销售额增长靠的是加品类、加SKU。在这个过程中,京东的品类慢慢做全。同样的情景在上海、广州上演,京东完成了对一线城市的覆盖,紧接着把开放区域拓展到二线城市,所以有了京东在沈阳、成都等地的布局。

POP平台的招商对象主要是已经成熟的品牌,即传统品牌排名前100的商家、淘宝系内排名前100的商家,以及细分领域排名前100的商家。但当京东找到这些品牌商,一家一家去谈时,遇到了难题:品牌商基本都有了天猫店,许多商家对入驻京东疑虑重重。

结合京东开放区域赢得销售增长的实践,樊新科梳理了一套说服品牌商的说辞,从各个方面找支撑点证明POP平台对品牌商和京东自身的意义。

当当试水精品百货路线

当当开放平台对服装品类寄予厚望。今年9月,李国庆带领招商团队在宁波、上海、杭州、北京多地接触品牌商,沟通促销、价格、品类、供应商、顾客的情况,展示当当对开放平台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品牌商的亲近姿态。

在北京的招商沟通会上,一位当当员工说希望品牌商、运营商一起努力,满足当当顾客的需求,立马被李国庆打断,强调应该是我们为商家服务。李国庆不讳言,去年当当纠结自营是走了弯路。这指的是当当在运动户外品类买手制办货的尝试。李国庆说,尝试的初衷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为了提升顾客体验。此外,直营是为了让当当对品类有更强的掌控力,以支撑跟天猫、京东的价格战。决定刚下,李国庆就听到了零售业界朋友提醒这样做太具危险性。

最终,在坚持了一年后,李国庆意识到,买手制直营失败了。失败源于连锁反应:销售规模没有达到预期,商品不是断货就是积压,价格变化也跟不上,当当原有的流量就被浪费了,价格战打得自己遍体鳞伤。李国庆决心转型,在今年力推当当开放平台战略,将流量分配给品牌商,原本的直营业务逐步退出当当。

此前当当的开放平台已有完整的事业部建制,但是却与自营业务互相纠结,挣扎存活。今年1月,当当开放平台战略正式推出,目标是成为开放平台中的精品百货。因此,当当计划将开放平台的商家数保持在3000家左右,一个品牌仅一家经销商,每年淘汰更换20%,做精不做多。李国庆解释,当当此举并非放弃综合购物中心的定位,而是要做出有特色的品类,特别是向中高端品牌方向走。服装是当当开放平台招商的一大目标品类。此外,李国庆也希望孕婴童品类保持全网第一,家纺冲至全网第一。

当当服装鞋包事业部总经理邓一飞介绍,当当是依照销售额来分配资源的,给开放平台的倾斜性资源,是按照销售额的四倍来投入。其中服装鞋包品牌商预计招入2000家,目标是在今年做到当当内部份额的第二,明年超越图书品类,做到第一。目前服装鞋包品类进驻的品牌约1000家,招商会持续进行。

与其他开放平台相较,当当强调与自身用户群契合的是中高端品牌。邓一飞介绍,当当在实践中发现,线下知名度越高的品牌,在当当卖得越好。十多年图书业务沉淀的当当用户超过千万,平均年龄比淘宝用户大5~10岁,男女比例均衡,习惯自助购物,相同流量条件下的客单价更高,转化率也很高。邓一飞提到,当当网的月度流量是淘宝的九分之一,而日均流量却变成百分之一,这与图书用户回头率息息相关。随着百货的发展,这个趋势在逐渐改变。此外,在当当开放平台,有60~65%的顾客支付方式选择货到付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