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李雪英>>观点>>大电商不告诉你的10件事

大电商不告诉你的10件事

作者:李雪英
日期:2012/10/10 9:10:52

京东和苏宁的一番激战之后,大电商们的粉丝更多了,那么,更好的服务、更便宜的价格的美好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一些事

  01 它们希望小订单越少越好

  它们最不想看见的便是小金额订单。从过去只要下单便包邮,到订单金额满29元或39元才免收运费,这不仅仅是电商为了平衡物流成本,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小金额订单的出现。“如果一件商品赚不到15元,就是赔钱的,”某大型电商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为每一件商品支付的成本,即每一件商品从进入库房到最终发送到用户所需要的费用,平均下来在15元到16元左右。这是大电商的水平,小电商的数字会更高。” 

  如果订单的金额过低,显然连这一成本都覆盖不了,又谈何赚钱呢,于是电商采取了达到一定金额才包邮的营销策略,以提高单笔订单的金额。至于这一数字从何而来,这位工作人员说,更多是参考同类型竞争对手的设定。不用比对方低,形成“市场统一”就ok了。 互联网的一些事

  02 它们也不知道对手的价格 

  如何做到自己的价格全网最低?每家电商都有自身研发的比价系统,实时盯牢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对于某电商开发的公开比价网站,其他电商认为不那么可信。某电商前数据分析人员说,它们会分产品频道进行价格比对,看到对方的价格比自身低,采购团队就会算算自己能卖多少钱。同一件商品它们的价格策略通常是对方售价乘以99.5%。 yixieshi

  当然,比价系统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如在商品价格下若标注“三天内下单立减100”,比价系统就难以实时算出真实价格,只能依靠人力去比较。而采取增加标注方式的电商,目的也就是为了阻碍别家的比价系统获取自己真实的价格信息。

  03 有些商品永远不会便宜 一些事

  电商间存在着激烈的价格战,但没有谁会蠢到把每件商品的价格都定得比对手低。三个因素决定了定价策略,首先是商品成本,其次是供求关系,如果是独家销售的商品,消费者无从比较,那么电商便拥有更多的自主定价权。除此以外,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决定了哪些商品需要采取低价策略。“厨具、家居、汽车用品等商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价格定高一点也无所谓。”某电商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称。而那些价格比较透明、容易进行对比的商品,如经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子产品或书籍,用户对它们价格变动的敏感度会非常高,而电商拿来打价格战的多数也是这类商品。“商品没有统一的利润率。”

 

  某电商CTO说:“你要知道什么东西你的价格应该是全网最低的,什么东西你可以不理对手的价格,甚至采用高价战略。”   04 它们出手阔绰,但利润不高 yixieshi

  最近的电商大战给人们留下了电商们“不差钱”的印象,但实际上,尽管省去了传统零售商的中间环节以及诸多费用,但电商的生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好赚。“行业内毛利率平均低于8%”,某电商运营中心工作人员称,与普通零售商的毛利率很接近。大的纯电商基本都不赚钱是业内共识,区别只在于赔多赔少而已。某导航网站事业部经理认为这是因为电商投入了大量广告,以争取更多用户流量,“如果不投广告费,或者把广告费砍一些,每件商品它还能挣点钱。”而某电商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则认为,在仓储与配送上资金的不断投入,使每件商品的仓储与配送成本仍然很高,且很难降下来。 

  05 它们不保证入驻店铺卖的是真货   关于电商出售的名牌的真伪,客服从来都说:我们对这些店铺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您可以放心购买。事实上,电商审核的只是入驻店铺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按照入库流程,店铺需提供营业执照、商品的检测报告等一系列资格文件,真正销售的商品是否符合检测报告以及是否拥有品牌授权,它们不会进行验证。例如雅诗兰黛没有授权给除官网和丝芙兰以外的线上渠道,但某电商的工作人员称,“我们不关心雅诗兰黛做出怎样的决定,我们只处理投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