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南海调研政治

作者:刘家玉
日期:2012/5/17 9:46:10

2008年11月16日,温家宝在绵阳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同村民亲切交流。

内容摘要:国家领导人不时出现在田间地头,彰显了中国政治运转的反官僚基因。不过,这条“延安道路”的打造,如今已是不同一般的缜密。

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俄斯,力大无穷,只要保持与大地的接触,就不可战胜。执政63年间,中共领导人不时地走出机关的深宅大院,到群众中去。

这条绵延不绝的群众路线,不仅定格了中共去认知世界的方式,也不时揭示了政权的本来源头。不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每次出行去收集意见,从选点、程序、安保、接待,都需反复推敲,层层审定。

调研点的反复敲定

2004年春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嘉兴调研时,他深有感触地对当地官员说:“我来浙江工作1年多时间,到今天已经把全省11个市和90个县(市、区)都跑遍了,其中有些市县去了多次。”

习此前有一个观点广为人知:当县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但从省部级官员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直至政治局常委,遇到的问题不再局限于一省一市范围,心中关注点也更为宏观博大。领导人除了每天翻阅大量地方上报的信息材料外,有时仍需要亲身下去摸底调研。

如今,主题调研越来越成为中共高层搜集掌握下面信息的方式。这种调研主要分三个大的方面:一是针对已出台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二是了解各自分管领域的情况;三是因应重大突发公共性事件和自然灾害。

有接近国务院办公厅的人士透露,领导人确定调研主题后,具体基层调研点一般由中办或国办联系选定,也可以领导人自选,如在选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时,习近平就选择了他熟悉的浙江嘉善。

在选择基层调研点时,典型性是其考虑的一个重点。“比如农民工问题,首先会想到农民工输出大省江西、河南等省,然后省里再选择一个典型的市或者县,再往下一层层选,并结合当时的热点话题……这样上下不断协调沟通,最终确定调研方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