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话乌镇

作者:李美茹
日期:2012/6/1 18:13:48

喜欢水乡古镇,喜欢在江南巷中,伸脚轻轻地踏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独自漫步其间,体会那种静谧和安然。喜欢欣赏身着蓝印花布衫的窈窕女子手擎一把油纸伞,婀娜前行的清丽和柔美……这些美妙的感觉终于在07年的仲之际,在烟雨蒙蒙中的水乡乌镇,得以实现。

江南的梅雨季节,濛濛细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一层层的水雾缭绕在空气中,道路两旁的水田、树林也笼罩在烟雨中,远处的市镇若隐若现。不多的时间等待后,一座青砖的牌楼终于出现在视野里,上面赫然刻着“乌镇”两个大字。

乌镇,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地处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南浔区,北接江苏苏州吴江市,为浙江,江苏两省,嘉兴,湖州,苏州三市交界之处。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手擎着花伞轻轻地走进乌镇,穿过九曲回廊的一段小径,眼前是一片视野开阔的水面,淡绿色的河水悠悠地流淌,绵绵的雨丝轻柔地滴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地涟漪,河中央一艘古老的木船,古风犹存。那桅杆、白帆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风雨的冲刷,依然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仔细地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

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心情莫名地安静下来,仔细地探寻这座古镇特有的神韵。

读过矛盾的《子》、《蚕》、《林家铺子》,对这位文学巨匠崇拜至极,来到了乌镇,走进茅盾故居,但见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穿过东侧的立志书院,那里曾经是茅盾少年读书处,和大师的雕像合影留念。当年精心收藏的一枚树叶形金色书签至今仍然安静地躺在我家写字台的下方,正面是古老的民居、小桥、流水、石板路,刻有浙江乌镇矛盾故居字样,书签的背面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签的正中让淳朴的店家刻上了宇儿珍藏,希望能给儿子留作永久的纪念。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近、现代更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著名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大师孙木心等等都来自乌镇。

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宗、唐宋八大家之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名字,犹如浩瀚夜空的繁星,令人目醉神迷。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

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宗、唐宋八大家之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名字,犹如浩瀚夜空的繁星,令人目醉神迷。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

濛濛细雨依旧下个不停,手中的花伞不时地打开又折起。穿过一条狭窄的小街,迈过已经磨得锃亮的门槛,来到江南百床馆。那些雕工精美、历史悠久的古床让人目不暇接。它们有的雕工精湛、风格独特,有的装饰华丽、豪华气派,无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对艺术的感悟及对结构造型的丰富想象力。细细品味那一张张床上所加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时候,人一定是平和与幸福的,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