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内蒙古财经大学李佳佳>>观点>>致即将逝去的大学——能力秀启发

致即将逝去的大学——能力秀启发

作者:李佳佳
日期:2014/6/6 11:40:38

"大学",其释义有三:一则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提供教学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二则特指多科系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各种专业;三则是太学。以上为大学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然而,当拿到这个题目时,我所想到的要远远多于"大学"这个名词。它当然不只是一个场所这么简单。众所周知,大学实是为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成为知识的殿堂,培养我们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赖以生存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更值得注重和发展的是,它还是实现完善人格与正式确立成型三观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我,满怀一腔热情与斗志奔往于社会实践当中,自然不再是初升校园时的青涩小子。我所看到的,我能看到的,我要看到的也于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无可厚非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看到的过去和能看到的现在,皆因观念的改变和逐渐成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要看到的未来。读好大学,必须依大学当以育人为先,而后教学的准则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并非只为文凭而来得过且过。毕竟,有了文凭是有文凭的人,但更加重要的是做个有文化的人。

自拎着行李登上这个丰富多彩,自由多变的平台时,一度殷切渴望浩瀚的知识,绝不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是社会,是生活,因为即使是最高的理想也不能脱离生活这个载体而实现。故而,校园的新生活常常是与书本、网络、游历与工作实践往复轮替的进行不定期的约会,乐在其中,自然也收获颇丰。

我们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且与它一日不可离。我们在这美丽的尘世上好似过路的旅客,这个事实我想大家都是承认的。即使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也总得尽力使之生活美满,何况我们并不住在地牢里。有时我们太富于野心看不起这个卑低的,但也是宽大的世界,可是若要获得精神的和谐,那么对于这一孕育万物天地,就必须有一种感情,对于这个身心的寄托之所就必须有一种依恋之感。

故此我们需将这个尘世当做尘世来看!勿使之充斥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幻想构建人生,最多得到的反倒是一种幻灭。既落寞了然,又无可奈何。当多重情绪于五内翻腾,似乎要本泄而出的时候,却只能在嘴角化为笑意,淡然又不失寂寥,清浅却不乏深意。

过去的三年大学时间里,在心理认知的驱动之下,学识自然日渐进步,这是各位导师与讲师的不辞辛劳之功。除此之外,在精神层面上夜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少年热血,棱角分明,待人接物欠缺妥当可想而知,丝毫不懂得"近情"是为何物!反将重点放于追求逻辑上。凡事重逻辑,甚至为此不惜与人口齿相争。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锻炼,我倒觉得"近情"的精神是文明的精华和中国文明最好的方面。

"人性化的思想其实就是近情的思想,专讲逻辑的人是永远自以为是的,所以他是不近人情的;至于近情的人,则自己常常疑惑自己是错的,所以他永远是对的。"我们无论是谁,都应在相互冲突的冲动、感觉和欲望的永远变迁的海洋中企图保持一种合于理智的平衡,这是因为快乐不能持续,痛苦也不能永恒,愤怒的短暂和欢喜的转瞬即逝,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决定与行动。只有协调它们之间的作用,才能使我们趋于理智的付诸行动。这就是我们所企图达到的地步。无从答复的论据都常可由怜悯之情来答复它,充足的理由或借口也常被爱情所打破。在人事之中,不合逻辑的行为,常是最能打动人的。相声中不也常提到"理不歪笑不来"么!法律的本身就承认它未必能处处绝对平允,所以它也时常不能不迁就人情。现在的诸多新闻事件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具备了思想的武装,便必须付诸行动有实践证实它的正确与合理性,因此,利用课余时间,于2013年5月通过网络得到了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的面试机会。这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如若面试成功获得这份工作,那么除却它能缓解部分经济带来的生活压力,而且还可通过这次切身经历更加具体、全面的了解学习专业范围的知识,以此来总结并积累工作经验,为日后所定目标的实现做充分准备和铺垫。基于此,认真谨慎的做了面试准备,设想了全部可能出现的场景和问题,并考虑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然而,当真正处于面试环境中,才明白事实与自己闭门造车似的单纯的"想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再次提醒自己,即便思想非常深远,没有其实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那么它也不过只是一语空谈。所幸,我通过了面试,顺利得到工作。

初次工作当然从基础做起,工作内容也相对较为轻松,就是每日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之间,写代码与进行新功能的调研,那份干劲儿和工作热情促使每个环节与细节都要求力争做到完美,当看着努力后的成果之时,自然感觉之前所犯错误是很有价值的。只有经过无数次的考验与磨练,所得到的经验才是巩固与落实的。

到了新的社会环境,它与学校对自己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客观的公司的环境可以以数日便能适应,真正值得考验自己的还是与公司内部的"人事环境"的协调与适应。作为新人,诸多工作方面还显不成熟,且同事皆为此行的"前辈",故而韬光养晦多多向同事请教是必要的。现在看来,这似乎不单纯的是技术与知识的展示,它也讲究一个"悟"字。在不断的重复的操作与作业中,渐渐熟练以便从中总结研究出更具创新性的方法与途径,而对于人事来说,也能在一片祥和之中既可保全完好的自己又能打开一片全新天空,在平衡和谐的那个点上,瞅着目标默默地并快速的前进!

俗言道,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柴米油盐。走出校园落实到独立自主的生活细节上,才从舒适的学生时代脱离开来而显得更加接地气。一样的每日24小时,如何才能使它变得不僵硬而可伸缩调和,安排有效却又不会无意浪费,即为生活的另一种智慧了。终日沉浸于娱乐休闲,似乎是对生活的体验与享受,然而却也虚度光阴无所作为;投身事业无睹身边风景的工作狂人,随有朝一日可成就一番功绩,但也丧失了作为尘世过客的那份职责——对人生要义的领悟。所以纵观匆匆忙忙的人群,生活的艺术且健康的人少之又少。既然协调和谐如此美丽,何不将工作与闲暇有效地相结合呢?

适逢休息日,绝不呆在家里把时间给它荒废掉,总要约了伙伴出去同游,尔后另抽个把小时读书。培根《读书论》中强调了博览群书的有益之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但是他还忘了一点,那便是游历使人眼见开阔进而豁达。将人放置于社会大环境中,社会即为一所全面综合性的大学,而我们则仍然还是学生。人的一生总也难以逃脱这种身份。所以,妥当的安排时间给阅读与游历,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也是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另一种体现。

大学里的实践经历,即工作与游历。从不同的角度落实到生活里去,逐渐完成成长的蜕变。一如上文所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就要切切实实的体验领悟一番,我们不必考虑生命为何而"生",但却不能忽视如何去"生"的问题!不必事事看得太清太透彻,终究也不可糊涂而盲目!

无论是理论上的学识、心理认知与精神层面,还是社会实践里的工作与游历,都于大学这个平台上得到展现与锻炼。它帮助我构建理论体系,督促我迈向实践经历,并在无形中完成了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且适时的结合统一,使得蚕蛹渐渐为等待破茧而奋斗充血。过去留给我的是教训,现在提供给我的是机会,最终是为了将来的一种希望!大学即将逝去,然而在成长的铮铮长途中,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