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梁长贤>>观点>>小企业参考——浙江义乌的发展

小企业参考——浙江义乌的发展

作者:梁长贤
日期:2011/6/2 14:50:21

浙江省义乌市拥有国内外闻名的“中国第一小商品流通中心”,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富于经商传统的义乌农民“敲糖帮”尽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当商品经济大潮刚刚开始涌动时,他们就以特有的悟性和勇气,悄悄从地下转向公开,从走村串户的提篮叫卖转向固定设摊,从乡村来到集镇,又进入县城,自发地形成了小商品市场的雏型。在经历了一段时期无效的劝、堵、赶、罚后,政府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改变了行为方式,开启了自由贸易的政治空间。
1982年9月,在政府的主持下,义乌正式开办小商品集贸市场,开辟小商品一条街,全国各地客商蜂拥面至。
1984年确立了“以贸易为导向,贸工农结合,城乡一体化,兴商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后,历届政府坚持不懈地把发展繁荣市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场规模不断扩张,运行管理渐趋规范,营运影响越来越大。
1992年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城,此后,市场导向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18年来,中国小商品城历经四次易址、七度扩建,发展成目前规模宏伟的现代化大型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拥有营业面积50多万平方米,商位2.6万个,门店2000余间,经营的小商品有28个大类3万多种。自1991年起,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已经连续九年位居全国数万个批发市场之首。1999年,成交额达17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市
今天的中国小商品城,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幅交易商品种类繁多、质优价廉,管理规范、服务配套,网络庞大、辐射强劲,万商云集、商机无限的宏伟壮观市场场景。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小商品城目前拥有常年经营者7万余人,每天的人流量15万人次,每天运出货物3000余吨,资金吞吐量近5亿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聚集,产生了无限商机,引起世人注目。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看好并抢滩小商品城,或直接设立市场营销窗口,或寻求商业代理、特约经销。无怪乎,“占领了义乌市场,就掌握了通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已成为众多商家的共识。
在为义乌人民矢志不渝培育市场的勤劳、智慧和胆识鼓掌喝彩的同时,经济学家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程中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变迁及其社会、经济意义方面。为什么惟独在浙江中部这样一个似乎发展现代大规模商品市场的各种条件都并不优越的小地方,却诞生了如此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且能够经久不衰、持续旺盛地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交易?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经济制度变迁?以及制度变迁的背景、途径和过程是什么?它有什么示范意义或典型意义?一些高质量的研究,已经试图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解答这些问题(如张曙光,1999)。这里尝试从义乌市场发展中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管理这样一个典型侧面针对上述问题继续进行探索性的讨论和分析。
中国小商品城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型工业小商品批发市场,具有交易商品种类繁多且低值易耗、交易客商众多分散并常年交易、单次交易规模不大但反复频繁交易等基本运行特点。显而易见,这样一些运行特点决定了在市场发育成长过程中,商业信誉必须处于最为优先的地位,对商品价格、质量和品牌的要求成为关系义乌市场生死存亡的关键。但是与此同时,上述市场特点又决定了对这三者的管理难度极大。针对市场培育、成长中的难题,义乌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市场组织和管理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自律性社会中介组织,通过发挥这些专业或行业组织的相应职能,紧紧围绕价格、质量和品牌三者规范市场活动微观主体的行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这些社会中介自律性组织中,行为最为典型,影响和作用也最大的是义乌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和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

http://abc.wm23.com/liang08034039我的首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