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罗燕君>>观点>>唱好广州——广州话正在消亡

唱好广州——广州话正在消亡

作者:罗燕君
日期:2010/12/18 16:06:54

广州话正在消亡
    
    
     广州最近的本土红星名叫东山少爷,他凭《唱好广州》这张粤语唱片一炮而红,有人甚至称他为「广州许冠杰」。负责製作和填词的音乐人黄毅成,接受访问,谈及当初为何自资出版这张首以粤语填词的唱片时说:「因为两年前我觉得广州文化日渐式微,广州话正在消亡。」
    
     说得平静,但内容实在使人沉痛。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例子,广州的老式房子不断被拆,或者被翻新到新不如旧,乘的士时司机不识路之馀完全不懂广东话,公司开会只有一人不懂 粤语,全体广东人必说普通话以迁就之。广东政府机关,大多不是由广东人自己掌管,于是一回到单位,奉旨普通话。连服务员近年也全面由外省人接替。据黄毅成 估计,广州目前约有一半人口来自外省。「我几年前去了欧洲一次,感触很深,欧洲国家很懂得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黄毅成说。「其实我们广州人一向好包容外 来文化,但近年情况真的太严重。」
    
    按他的理解,国家主流意见是想「文化大一统」,一如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体现国家权力,不过,在「文化大一统」背后,主事人未必认识到多元文化也是国家强盛的资源。
    
     黄毅成因出了《唱好广州》引起极大民间反响,一间以「擦边球」着称的电视台请他接受访问,访问完毕,对方说:「你这么激进,我们很难播出。」结果重要的真心话片段给剪掉了。我好奇他说了什么激进的话,黄毅成说:「我说过去三十年广东系经济復兴,未来三十年系文艺復兴。」
    
     香港作家倪匡最近说:「香港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被人影响,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变,这个都市才有希望,如果变了,那就是一个普通城市了。」
    
     黄毅成说:「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住在这裏的人,住下住下,因为文化而产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十年到二十年,你跟人家拚的可能是经济,但文化是跟人家拚一百年。」
    
     读物理系出身的黄毅成不过三十岁,但他非常热切想要保留广州文化,包括广州话。他觉得读物理跟搞音乐文化并无矛盾,「亚里士多德又系哲学家,又系数学 家,哲学和科学以前都没有分家。」黄毅成平时填普通话歌词,但他这次故意要填广东话歌词,广东话有九声,填词难度更大。填词内容方面,都是他在广州长大的 生活见闻,歌词中有初恋、工作艰苦、常见旧建筑街景,内容并不惊天动地,但都是大部分广州人经历过的事情, 听了特别有共鸣。 「点解坚持广东话,就话狭隘,点解广东话不能见报,而北京土话却可以?」
    
     随覑广州城市化,更多的本土文化急速流失。在广州,广州话慢慢变成有时此路不通,而孩童时的玩意,如弹波子、拍公仔纸,正被PSP、电脑游戏取代。「以前0既云吞麵,系虾皮、大地鱼、猪骨汤底,好好食,而家无晒。」
    
     在广州面临急变,旧物旧村旧街面临清拆之际,记者第一次听到有广州市民为保留一条街而上街游行。《唱好广州》好卖,卖的不是歌声,而是一种文化认同,一场身份危机的拯救。
    
    北回归线 喜见榕树头 珠江文化研究者的反思
    
     在广州,你会发现香港;在香港,你会发现广州。
    
     莲香楼、太平馆,最先在广州,后来移至香港。一源二支,后来国内经历种种变动,有人认为香港的老字号有时反而能保持上世纪真正传统风味。
    
     一源二支的,还有学校名,如培正、培英、真光等。连黄大仙庙,也是先在一八九九年兴建于广州芳村花地,后因战乱,道长梁仁庵携黄大仙(东晋人,相传在赤松山得道成仙,又名赤松子)画像到港,然后香港才又建了一座黄大仙庙。
    
     蒙嘉林父亲蒙敏生为香港左派摄影师,一九五七年,蒙嘉林四岁时,父亲将他送到广州,一住至今。由于父亲在港关系,蒙嘉林经常港穗两边走,这可能培养了他 对岭南文化的敏锐观察力。同样从事摄影工作的蒙嘉林,认为香港保留的一些广州文化传统,比现在的广州更加广州,例如在广州开业于一八八九年的莲香楼,稍后 于香港开分店,直至一九六六年,香港分店仍有分红予广州莲香楼,不过今天香港莲香楼反而保留了更多百年风味。蒙嘉林曾带国内朋友至香港莲香楼,国内友人但 觉座位挤迫,蒙说了句:「你来不是来享受,你是来体验的!」他喜欢到香港书店搜罗研究广东话的书籍,认为香港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广州更深入。六十年代开始, 广东话没落,官方根本想取消方言,更不要说保留和研究。八十年代开始,广东学校的老师上课只能用普通话教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