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罗燕君>>观点>>唱好广州 身份迷失 重寻源流——《明报》

唱好广州 身份迷失 重寻源流——《明报》

作者:罗燕君
日期:2010/12/18 16:03:58

唱好广州 身份迷失 重寻源流
    广东人一向被北方人称为「南蛮」,广东人袁崇焕为明朝捍缳江山,崇祯皇帝称他为「蛮子」,今天仍有不少人指 广东为「文化沙漠」,有国内着名学者指「广州文化不如北京、上海之大气」,又指广州存在「那种根深蒂固的狭隘的地域文化偏见」。实际上,人们(包括外省人 和广东人自己)对广东或者广州的偏见,似乎才是真正根深蒂固的狭隘的地域文化偏见。
    
     广州民间近年兴起一种「怀旧广州」或者「研究岭南」的运动,正正就是对这种历来「大气候」的反扑。民间自发的《唱好广州》唱片,唱出 广州旧情怀,推出后大受广州市民欢迎,位于广州的珠江电视台推出一连串介绍广州文化的节目,中国南方读者最多的《南方都市报》,推出「广州地理」,透过一系列采访专题,深入报道广州的老字号故事,结果造成轰动效应。该报更开出专栏每期介绍有关粤语的趣味知识和某些粤语词汇源流。
    
     在广州猎德村(城中村)和旧街因发展而面临迁拆的时候,广州人发出了他们保留旧物的声音,情形有点像香港青年保留皇后码头等旧物所引发的「集体回忆」运动。
    
     那是一种身份面临迷失之后的「再重认」运动。
    
     上海人以上海人而自豪,北京人以北京人而自豪,难道广州人或者广东人竟不能以自己身份作为自豪的基础?
    
     你愈认识广州,你愈感到可怕。可怕的是,原来大部分人从来不认识广州所代表的岭南文化。大部分广东人妄自菲薄。广州,是一个一踏足上去 应该感到敬畏的地方,可是大部分人以为那是一个低俗的街市。广东的首府被矮化成一个市集,二千二百年的兴盛不衰之繁华岁月,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南亚伊 斯兰文化传播的幅射中心,六祖慧能剃度之处,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革命发源地……
    
     广州?反扑怀旧 文物保育的新力量
    
     国内着名学者易中天写了一本《读城记》,提到广州,他第一指出广州不如上海和北京大气,第二指出广州文化基本是一种偏狭的地域文化,易中天的结论是:「广州的文化建设,也许当从推行普通话开始。」
    
    这种提法,在几年前应不会引起争议;不过,今天在少数特别忧虑广州文化(包括广东话)没落的文化人心目中, 这提法肯定值得商榷。最近广东省领导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有心人以为是倡导广东传统固有文化,不料,接触之下,发现所谓建设「文化大省」,主要项目可能 是引进外国歌剧,结果一番错摸,失望而回。
    
     错摸,似乎是外省人甚至广东人阅读广州时,常常碰到的现象。
    
     当你以为广州很肤浅很庸俗时,她其实建城已有二千二百年,而上海建城只有七百年,天津五百年,圣彼得堡更加只有三百年历史。秦汉时的南 越国(除了土着可能更多居民是来自吴国和越国)遗下至今的文物,有西域波斯的银盒,证明广州与外贸易始自二千年之前。更奇的是,广州与外贸易从未中断,在 清朝闭关时期,广州是中国唯一通商港口,可谓独揽全国外贸。当时广州是世界上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北京和伦敦。
    
     台湾作家龙应台到过广州,大吃一惊,尤其是当她后来知道禅宗六祖慧能,是在广州的光孝寺受戒后,不禁问道:「十五年的深藏,风动幡动 的哲学辩论,菩提树下的剃度,竟是在广州吗?为何在历次的广州行中,无人提及?原来达摩一苇渡江,禅宗初始之处,也在广州,为何无人告我?」
    
     太多的「无人告诉我」在于广州,这座城市只是默默地承受被矮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