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青岛农业大学尹磊磊>>观点>>5岁幼童遭碾死 比车祸本身更惊悚的“潜规则”

5岁幼童遭碾死 比车祸本身更惊悚的“潜规则”

作者:尹磊磊
日期:2011/10/22 22:35:01

小悦悦刚刚离开我们,四川又曝5岁幼童疑遭货车来回碾压至死。惨剧频发值得社会集体反思,如果说小悦悦之死引发的更多是全民对停止冷漠的呼吁以及学者对立法惩治见死不救的呐喊,那么5岁幼童的需要我们展开进一步的深思:如何打破车祸后的“潜规则”?

在小悦悦事件中,更多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18名路人的见死不救和拾荒老人的大爱方面。诚然,路人的冷漠的确深深鞭笞者每位有良知民众的内心,陈阿婆的无私大爱也足以令许多人脸红不安,但人们同样不能忽视了小悦悦曾经“两度受碾压”的残酷事实!

这也就牵出了一则车祸后的“潜规则”:撞伤不如撞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肇事者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民事与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现行的车祸赔偿制度,撞死人所导致的赔偿金额往往是一次性支付,而且可能低至几万元。但是,车祸致残的赔偿金额却难以预料。在最坏的情形下,车祸致残的赔偿可能成为一个无底洞。

正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赔偿制度,少数无良司机在面临严重的民事责任时,做出了泯灭人性的残酷选择,酿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

而从本次再次爆出的四川泸州5岁幼童命丧车轮之下的悲剧关注点来看,这一残酷且惊悚的潜规则正慢慢浮出水面,成为公众讨论的关键。在本次惨剧中,网友就对货车驾驶员是否存在反复碾压小男孩的情况表示了强烈关注,警方调查的切入点也在于是否出现反复碾压的现象。

正是由于车祸中存在此类惊悚的“潜规则”,才给公众的心理与情感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如何降低创伤,首先需要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冷静反思。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以人为本的交通法规,这是一个进步,但由于汽车文化的淡薄以及配套机制的缺乏,不合理的赔偿体系反而加剧了机动车驾驶者的恐惧,从而产生漠视生命的狡智。因此在制定法律时需要考虑到其可行性,例如同步完善惩罚机制和保险机制以分散风险,适时开展生命至上的道德教育,不断提升中国汽车文化之内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如此方可告慰惨死亡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