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火了,诈骗来了

作者:陈炯希
日期:2014/4/17 10:26:25

微信时下真的很火!兰州有好多企业都将目光瞄上了微信营销推广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掀起一股微信营销热,然而,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央视"3·15"晚会上,晚会用小品的方式还原了一种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诈骗的现象,诈骗者在微信朋友圈发起领养流浪狗的活动,取得信任后,再利用同情心要求对方付费。类似的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微信在方便沟通的同时,"双刃剑"的负面锋芒也已显现。  这边:微信营销受热捧

  3月17日,省工商联开通了"甘肃总商会"微信公众平台,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甘肃省工商联是全国工商联系统里面第一个开通微信公众号并且建立微信官网的组织,主要是依托微信这种交流平台,促进商会组织内部交流,实现微信无纸化办公。

  业内人士表示,不同于微博,微信在广泛沟通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私密性,适合商会组织内部交流,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商会组织来说无疑是适合的。

  省工商联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仅仅是时下企业界微信热的一个例证。据记者了解,目前,兰州众多企业,特别是大众化消费企业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微信,通过朋友间微信分享等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流,甚至有好多企业,专门致力于微信营销推广,套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有交流的地方就有生意",微信营销如今已经成为很受热捧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之一。

  那边:微信诈骗也很猖狂

  然而,在微信营销热的背后,微信诈骗也很猖狂。据记者了解,微信最近一直在打击日益猖獗的微信朋友圈营销,为此,还刚刚封杀了一批公共账号的大号,也对很多超过一万好友的账号进行封杀和管制。但即使如此,还是不能根本解决借朋友圈营销诈骗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在最初微信是基于通讯录和QQ增加用户,主要是熟人间交流,而随后逐渐演变成陌生人第一次认识开始先交换微信,再考虑交换手机号。加上各类群很容易把陌生人拉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微信已经远离了熟人圈,也就为各类营销和骗子带来了成长的土壤。

  例如,微信上朋友或者同事讨论工作或者哪里吃饭,这是微信的沟通属性,但是假如有一个熟人有可能同时在朋友圈卖包来赚钱,基于朋友的信任,可能就上当买了一个假包。这种微信上熟人间的信任,就容易导致用户轻信微信内容,导致上当受骗。

  问题:营销与诈骗必将长期共生

  业内专家表示,微信是一个封闭的双向沟通的社交平台,有几个功能,通讯是基本功能。这个像美国的Whatsapp,解决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同步沟通问题。朋友圈有点像Instagram+Facebook,是一个异步的社交网络,而公共账号类似微博和Twitter。微信的基础是通讯,因为通讯无可替代,所以朋友圈和公众号也就顺带火了起来。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师李云就表示,微信仅仅是一个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目前,虽然出现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现象,但是微信作为一个沟通工具本身并无罪,总体来看,商家利用微信进行商业营销和不法分子利用微信进行诈骗两大现象势必将长期共生共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微信推广营销,说明微信这种网络工具对于商业流通领域来说,是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实施的诈骗越来越猖狂,也说明了微信平台运营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对此进行快速而专业的管理。

  提醒:用户还是要自己多个心眼

  业内专家认为,这样的尴尬是微信的双向封闭的特性决定的,换而言之,一个需要不断聊天和沟通的对象并不一定代表我们要关注他的生活或者他发的内容。或者一个经常创造出优秀内容的人并不必然是需要加为双向好友的。举个例子,因为工作,你需要添加一个身处在外地甚至异国的同事为微信好友方便沟通,但他工作外的生活实际是跟你无关的,他分享的餐厅你这辈子也不会去,甚至你这辈子也不需要跟这个同事见面。正是由于自身体系的封闭,使得微信在私密社交的同时也伴随着假货、诈骗等案例,且无从被追查、追责,沦为有害信息垃圾场。

  就此,省消协投诉部有关工作人员就提醒微信用户,对于微信这种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要警惕朋友圈分享信息的真伪,并不能一味相信,防止微信诈骗,用户还是要自己瞪大眼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