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

作者:黄子杰
日期:2012/12/10 15:39:50

市场营销学中,有一种著名的营销手段叫做“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营销原理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

最终目的 

  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成功因素 

  “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所以说,饥饿营销比较适合一些单价较高,不容易形成单个商品重复购买的行业。同时,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化或领先优势,业已形成一定范围的品牌黏性。

潜在风险 

客户流失

  饥饿营销要根据自身产品及品牌优势,掌握火候推出,防止客户购买感情转移。“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小米手机让许多当初抢定的用户失去了耐心而纷纷退货。

品牌伤害

  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

市场衰退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无论怎么调整方法,都无法避免市场的衰退。饥饿营销本质上是拉长了整个销售周期。所以,还必须在衰退前,用新的产品或服务代替,这也是汽车、苹果一代代更新的原因。

运作条件

心理共鸣

  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

宣传造势

  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  

销售到位

人的欲望满足需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与之相配合,因为一旦欲望受阻,思想偏离初衷,而行为也很有可能会乱了分寸,这尚需厂家给予一定的重视。当产品品牌有一定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的情况下,物流水平的及时跟进,销售网络的合理架设、适时的监管,经销商素质的同步提高,为保证产品流向顺畅及销售的达成的必然程序。[2]

 

 

 

现实案例

 

 “饥饿营销”让购买者迫不及待,赶快出手。有时新款知名品牌电子产品也可采取饥饿营销方式。

苹果平板电脑iPad刚上市很热销,有时断货,造成一些时尚人士找店长预留,甚至高价买水货,这无形中更加加大了苹果iPad的知名度和更多的人的购买欲。   从2010年iPhone4开始到iPad2再到iPhone4s,苹果产品全球上市呈现出独特的传播曲线:发布会—上市日期公布—等待—上市新闻报道—通宵排队—正式开卖—全线缺货—黄牛涨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产能不足、饥饿营销、黄牛囤货”使得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一步步加速。   

    饥饿营销现在已经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之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