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富有发展<一>

作者:胡晓路
日期:2011/10/9 8:01:56

一、“典型”力量——“政治优势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走资本主义道路”,“地下工厂”赚首桶金
1961年的华西村欠债1.5万元,在“以粮为纲”、“学大寨”的时代,华西大队书记吴仁宝悄悄办起了地下五金厂,20个人的小五金厂3年后就达到24万元的产值。这段历史在后来被解读为“敢冒风险”,但同期在黑龙江有个叫马荣祥的书记因为搞地下工厂却被枪毙了,罪名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上世纪70年代,吴仁宝官任江阴县委书记、并于197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


1992年村企能拿到千万贷款,部分企业负债6成

邓龘小平南巡讲话后,吴仁宝判断将有经济起飞,第二天就向无锡市委申请到1千万元贷款。据后期公布数据:“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6000多元/吨,3个月后就涨到了1.8万多元/吨。”常年观察华西村发展的专家称,吴仁宝关于宏观形势的判断基本都是正确的,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这可以被解释为决策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但亦有人认为,因为“社会主义的希望在华西”,华西凭借“典型”获取了大量资源。《纽龘约时报》对华西村最新的报道中,有领导承认村上有些企业靠贷款融资,负债率高达企业总资产的60%。


村办企业涉足钢铁、烟草,政策空间令人艳羡

华西村在工业化进程中极大的政策空间让其他农村的领导人艳羡。以钢铁工业为例,在价格双轨制时期,华西村靠大量倒卖钢材等物资完成原始积累,以此建立起来的钢铁工业长期占到华西总收入60%以上。近年来钢铁产业规划向重组打造大企业转型,不少小钢铁厂成为调控“刀下之鬼”,但规模不大的华西钢铁并没有这类担忧,华西北钢2007年因污染问题被环保总局下令关停,但随后买了唐山钢铁厂的“空壳”后顺利起死回生。
一般由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亦不乏华西村村办企业的身影。以“华西村”三字命名的香烟,由淮阴卷烟厂生产、华西村宝昌化纤公司总经销,再由江阴市烟草专卖局专卖。2003年媒体报道,仅此一项的年销售额达4.7亿元,华西村不需投入一分钱,从中可分享大约2000万元的纯利润。


“与上面保持一致”带来诸多优越于他村的特殊荣誉和社会资本

虽然难有证据表明华西村获得的种种“经济特权”来源于“政治资源”的转化,但从老书记吴仁宝多次强调的“与上面保持一致”还是能窥见一斑。1968年以来,华西一直是中国农村在媒体上登报率、出镜率最高的村庄之一,国家、省、市级领导先后对华西村的光顾、题词和关注,给这个村庄带来了诸多优越于他村的特殊荣誉和社会资本。村外人、包括当地的地方政龘府的人都一致认为,吴仁宝虽为村官,却有强大的政治靠山,职权范围远远跨越地方政龘府。“镇政府、江阴市政府,乃至无锡市、苏州市政府及其党的领导见吴都不得不退让三分,或受他‘管辖’。”
二、另类产权——“放不进自己口袋的钱”

“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

华西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特殊分配机制。据《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的报道,华西村村民能够得到的收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工资,每月最高不过1000元,每月只能得到一半,年底发齐;第二块是奖金,根据各个厂和单位的效益不同,各自计算之后下发,但是只发20%,剩下的作为干股,放在集体入股;第三块是股份的红利,每年可以至少有5%的现金收入。有报告测算过在记账制和干股的介入下,华西村村民实际能够支配的收入仅为现金收入,仅占村民总收入的28.75%。

“无论什么财产,一旦离开就全部收归集体”

令外人羡慕不已的华西村别墅、汽车,其实是村民提出申请,用集体资产中的家庭股份进行充抵后换来的。这些“发”的汽车、别墅,村民都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因为它们来自“干股”。“干股”是不能流通,不能变现,也不能带走的。假如离开华西村,别墅、轿车、股金都要被没收,他们的村规民约里有一条:“村民无论什么财产,一旦离开就全部收归集体。”数十年来,敢于舍弃财产离开华西的不超过5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