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西财经学院黄盈盈>>观点>>1号店:从B2C走到O2O 无处不超市

1号店:从B2C走到O2O 无处不超市

作者:黄盈盈
日期:2011/12/2 12:27:07

    今年9月,上海的地铁站台的支撑柱开始被1号店的大幅贴纸包围,上面贴满了1号店里的各种商品。“起初还以为只是这家‘网上沃尔玛’的宣传广告。”黄俊说道。直到有一天上早班,黄俊仔细看了看这些“广告牌”,她才发现这其实是个画在纸面上的虚拟货架,图中每个商品右下角都有二维码,并且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用手机购买这些商品。于是,乐于尝鲜的黄俊按照操作说明,开始为自己购买零食。从下载手机App,到扫描二维码,再到确认数量、添地址、下单,不过三、四分钟。更让她高兴的是,当天下午,这些零食便送到了她的办公室,前后只用了6个小时。于是,在等地铁的间隙里用手机购物,开始成为她的新习惯。每天乘地铁时,黄俊都会顺便看看1号店的虚拟货架,如果家里或办公室里短缺什么生活用品,便及时用手机下单购买。

  这个被称为“无限1号店”的项目,正在成为这家网上超市切入移动电子商务的试金石。

    从等待到购物

  最初1号店的设想与其他电商企业并无太大区别,只是期待将互联网超市延伸到手机之上,可是,移动网络运行不稳定、带宽有限、小屏幕难以展示等制约,成为了1号店发展移动电商的瓶颈。为此,1号店不得不寻找在移动电商模式上的变通,以改善用户的体验。

  直到今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刚看到了网上流传的关于Home plus的视频短片,终于有了新的灵感。短片中,这家乐购(TESCO)在韩国的连锁超商在地铁里首创了虚拟超市,用户只需注册成为Home plus会员,便可用手机扫描商品图片的二维码,完成购物。“上班路上买好菜,下班回家即做饭”的广告语更让该模式迅速成名,工作繁重的韩国人得以减轻去超市购物的负担。

  短短3个月后,Home plus的网上销售因此增加了130%,新会员增加了76%,成为韩国第一大的网上零售商,同时,这一创意还赢得了2011年戛纳国际创意节媒介类金奖。而那句“Waiting Time is Shopping Time”则深深地印入于刚心中。这正是将无聊时段打造为购物时段的“无聊经济学”典范,深谙如今多信息、快节奏、宅文化的用户需求。

  本地化之路

  为了尽快完成这个吃螃蟹的尝试,无线事业部甚至专门“霸占”了一间会议室,每天钻研如何将虚拟超市以最佳的形式呈现出来。

    如此,从用户行为习惯和商品特性角度出发,7月25日,当“无限1号店”第一期上线时,洗护用品、饮料、零食和防暑防蚊的商品便成为虚拟货架上的主力军,顺利为虚拟超市吸引到第一批用户。

  其次,则是“选点”。什么地方能够接触到最多人流,什么地方的环境可以满足技术条件,成为于丽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二维码扫描的顺畅,就必须有良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适当的光线;这是涉及到虚拟超市购物流程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则是让最多的人看到1号店的虚拟货架,最大程度上挖掘乘客们的好奇心和购物潜能。

   数据的王道

  毫无疑问,电商企业能够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善于积累和分析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运营优化。

  最初,为了能够确认虚拟超市的效果,1号店便在虚拟货架的二维码中植入了追踪信息。如此一来,IT后台可以很快统计出北京公交、上海地铁的使用率各是多少,每个站点的人流量使用率,取得虚拟超市的第一手数据,优化虚拟超市的布局。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数据与用户的购买信息做匹配,便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比如,针对不同地铁站点,分析主流人群的消费习惯——他们对哪一类的商品感兴趣,钟情于哪些品牌,消费能力怎样……这就为虚拟货架的个性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或者,总结不同区域的消费高峰时点、产品物流特征,借此来优化IT后台的资源配置和供应链平台响应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用户过去的搜索、收藏、购买和商品关联信息,做数据挖掘后建立用户行为模型,为其做个性化的商品推荐。让用户可以很快看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轻松快捷地下单,突破了手机屏幕小、搜索不方便的瓶颈,也帮助他们建立了购物清单,形成有效的记忆和关联。

   一旦这种O2O模式获得市场的认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超市无处不在,几乎其他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此方式销售,那时,零售行业将面临一场新的变革和洗牌,广告与贩卖并行,买卖无处不在,必将开启另一个O2O电商的战国时代。

摘自艾瑞网 

   横县茉莉花:http://www.wutongzi.com/info/arti/546.html

    梧桐子:  http://w w w.wutongzi.com/info/arti/71.html

    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huangyingying/viewpoint.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11009745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211009745 

    欢迎大家护送梧桐子O(∩_∩)O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