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和4C的区别

作者:黄金剑
日期:2011/6/17 21:17:39

4P理论与4C理论的区别: 1.4P理论提出的是自上而下的运行原则,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的导向;而4C理论是以“请注意消费者”为座右铭,强调消费者为导向。 2.4P理论是以产品策略为基础,制造商决定制造某一产品后,再设定一个弥补成本又能赚到最大利润的价格,且经由其掌控的配销渠道,将产品陈列在货架上,并大大方方地加以促销;4C理论是以传播和良好的双向沟通为基础,通过双向沟通和消费者建立长久一对一关系。 3.4P理论主要注重宣传产品知识,即产品的特性和功能,强调的是产品的特点;4C理论注重品种资源的整合,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和建立品牌,把品牌的塑造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 4.从传播来看4P理论的传播媒介是大众取向且单向;4C理论的传播则是双向的,选择媒体“细”而目“多”,更加关注“小众媒体”。 可以看出,4P理论与4C理论不仅其导向有差异,而且在运作上也存在差异,两者谁优?是否4P理论已经过时了,而4C理论应彻底代替4P?让我们在看看这两种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986年科特勒在1986年提出了大市场营销概念,将4P扩展为6P;后来又有布莫斯和比特扩展为7P,最多时加到12P,这种不断往上加的现象本身说明,4P理论是不能定义涵盖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不同产品或行业的营销活动可以利用的可控因素是不同的。4P理论是在研究制造业中消费者的营销活动中发明的,在指导制造业中消费品的营销活动时较为适用,一旦超出这个领域,指导和应用于其它领域或行业,如零售业、金融业等就显得不太适应,像零售企业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可控因素,如采购、企业形象等,用4P理论显然不能得到巨大的突出。这些情况说明一个简单的要素清单是不足以涵盖所有的营销变量,也不可能对任何情况都适应,所以4P理论需要一定的修正。 4C理论是在新的营销环境下产生的,它首先是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并且考虑到如何在购物过程中给顾客提供方便,和消费者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总的来看,4C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但在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展的趋势看,4C理论依然存在不足: 1.4C理论以消费者为导向,着重寻找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市场经济还存在竞争导向,企业不仅要看到需求,还应更多地注意到竞争对手,冷静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关于消费者需求合理性的问题,消费者总是希望产品质量好、价格低,特别在价格上的要求是无界限的,如果企业一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3.随着4C理论融入营销策略和行业中,经过一个时期的运作与发展,虽然会推动社会营销的发展和进步,但企业营销又会在新的层次上同一化,并不能形成营销个性或营销特色,不能形 成营销优势,保证顾客份额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4.4C理论总体上虽是4P理论的转化和发展,但被动适应顾客需求的色彩较浓。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从更高层次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主动性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理论抑制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的来看,4P理论主要面向那些无显著差异的消费大众来销售大量制造的规模化产品。它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营销新概念的提出和部门营销学的兴起,如“大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4C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4P理论,它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但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它不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建立品牌的需要,而且也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超越竞争的需要,但如何解决企业的回报和操作性问题、主动与被动关系仍然是4C的缺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