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韩高雅>>观点>>一位大学生给师弟师妹的信

一位大学生给师弟师妹的信

作者:韩高雅
日期:2012/6/6 10:35:26

还在大学的师弟师妹们:

好像是亚里士多德说过:衡量文明的一个尺度就是看人有没有怀疑精神。我怀疑,我不解,我愿意分享的是我一个大学生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交流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让大家更明白我的想法。
高考:很不幸的是,这个灾难在大多数人身上都发生了。整个过程相当于一个人人生里的世界大战(高考从宏观上看,可能存在一定的公平合理性,但我强调的是个人),把一个人的灵气和创造力都摧毁了,我们伤痕累累地来到大学,我们要学习的是大部分德国人民对二战的反思,经常反省,把它当成人生的教训和宝贵经验。不可学有一些日本人,不反省,还美化战争,指出战争的必然性和可能有的那一点好处而无视整个灾难。还有一点要注意,不是你被动接受,责任就可以不算的,很多日本军人也是被动接受任务的。
大学:为了让大家有动力高考,家长老师会宣扬大学的美好——大学可以谈恋爱,大学很轻松,大学学术氛围很好,大学很牛逼等等。由于无知,大家都在意淫一个美好的大学。我们从来都是被教育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而不是事情原来是怎么样的。刚到大学我抱着虚荣夹杂着烦躁自卑的心态,慢慢认识到,大学是一个平台,每个大学都是,大家的资源可能不同,但是自我发展的空间是一样的,不必看不起别的学校,也不必看不起华工,再说了这些平台都在走下坡路,你很难去期望它能具体给到你什么,但四年时间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如何利用呢?这可要自己顿悟的。我觉得我是在大量阅读中感受生命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大量阅读。引用人家一句话:“大学的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它是一种通才教育。令人能够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在任何环境之下都有价值,使青少年过求学求仁的生活,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使人人获得机会参与讨论其本国以及世界的共同福利。它使人类消除成见,并奠定理智的基础。”
学生组织:学生组织大多数不能成形或者发展得好,主要是因为组织是非独立的,就是说学生组织都是团委的傀儡,是学校控制和管理学生的工具,而不是学生自身组织起来,代表学生,为学生捍卫权利和争取自由的机构。所以各个学生组织总得说来都变成了一个交友平台,依靠着个别理想主义者的不屑奋斗有时可以做出一些成绩但也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看好了学校里有很多交友平台,那里可能有很好的朋友,我觉得这是比较正确的认识,不必一定加入也不必不加入,如果想尽快泡妞钓鱼的话强烈建议加入,但我觉得把投入的时间去多看看书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学习:我觉得为了考试而看书作业不叫学习,那应该叫备考,这么多年来学习这个词已经被人搞臭了,什么才称得上学习呢?当你觉得它是一种娱乐项目,就像玩游戏,打牌一样,很好玩而且容易上瘾的时候你才在学习。多年的应试教育弄得许多同学从来没有学习过,一没有考试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华工的比较牛的老师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时间要自学,打铃上课打铃下课的课堂学习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常在图书馆翻翻自己喜欢的书,对思维和知识的渴望会越来越激烈的,林语堂曾经就建议过,如果把我们的两万多块的学费全都拿来买书,然后在大学四年看完,你想想你会是什么水平。至于考试在前几天突击一下,也可以拿个勉勉强强的分数这就够了,因为这样的分数性价比最高。考试永远只是学习的副产品,是学习之余顺便检测或比拼一下的,别本末倒置了。英语专业应看英文的,不过我对小说没有兴趣,所以我一般都是去香港的书店或购书中心买英文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的我最喜欢。如果“愤青”看英文禁书,“色狼”看英文黄书,然后提高了英文,为什么不呢?
同学: 高中时的思想是被社会达尔文主义统治的,相信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好好学习的同学是坏同学,不要跟他们玩。每次听完一些励志的话或自我鼓励一下就会热血沸腾,然后回到宿舍看那一群人在打牌心里都鄙视地说着:妈的,一群不学无术的家伙,看老子以后如何牛逼吧。人人平等的思想是以后才慢慢建立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群分数崇拜的狂热分子,学习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以至于可以超过生命的地位,就是说本应生命是第一位,学习是生命的其中一种行为,但竟然有人认为一个人学习差而忽视这个生命独一无二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无论学术有多厉害都无法超越的。我对此的建议是同学们应该多阅读多经历看看这个世界原本是怎么的,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在活在自己认为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乌托邦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