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青岛农业大学管洁>>观点>>服装网络购物的价值与模式

服装网络购物的价值与模式

作者:管洁
日期:2009/10/27 10:48:00

  互联网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驱动力,而中国由于其庞大的网民数量和上网需求,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的中心。从这一点上看,服装专业市场逐步引入电子商务是一个必然。下面就关于服装网络购物方面做一些简单研究,谈谈我们自己的想法。

    首先,还是要说价值链或者产业链,因为当我们买一件衣服时加工制造只是售价的一部分,其它还包括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网络购物领域,大家普遍的认识是没有中间批发渠道和终端实体店铺的费用,因此网络购物就会便宜。其实,这里面有一些误差。

    服装网购价值链解析

    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

    我们先从产品开始说起,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购物网站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完全有服装供应商解决,由于原料采购和加工制造是死成本,无法进一步削减费用,因此只有拿产品设计开刀。男装领域的品类和款式相对简单,牛津纺衬衫和PoloT恤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大变化,所以开发上几乎不需要成本,PPG、Vancl以及七匹狼和联泰合作的FIM产品类别都相当局限,感觉好似在看优衣库的产品。

    女装领域则比较麻烦,要降低开发费用要么是直接销售品牌的过季产品,通过产品自身的贬值来缩减开发成本。还有一种就是进行现货采购,把产品开发交给批发市场的挡口。但是,你省了费用,就会在别的地方损失。卖过季品牌货品,消费者为什么不去店铺呢?你是独家还是折扣特别低?咱们去特卖场买衣服都被告知不许退货,网购岂不风险更大。现货采购都是新货,但是这个就非常考验买手的眼光和搭配师造型师的能力。

    “时尚起义”等源自韩国的购物网站在这方面就非常老道,特别是在照片的拍摄上既能很好的表现服装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这一点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购物网站都很不同。原因或许与东大门的服装批发市场非常发达有些关系。要知道,各国服装产业升级的时间是不同的,欧美在五六十年代,日本在六七十年代,韩国是八九十年代,而中国则是现在。

    从网络方面说,大家的起步却是同时从九十代中后期开始的。此时,欧美的无品牌服装批发市场基本消失,供应链要么企业自建,要么就在Big3(香港、台湾和韩国的贸易商)手里,而日本服装几乎全部在中国生产,依靠几个大型商社进口,只有韩国的服装批发市场还如火如荼,甚至吸引日本的服装店老板拖着行李箱飞来进货。

    从消费市场看,在欧美和日本,消费者早在八九十年代就有了成熟的消费习惯,他们对自己的服装搭配有了个性想法,不需要通过许多搭配提示来引起购物冲动,因此那边的购物网站大多展示服装单品本身,并不会每件衣服都展示生活方式。

    而在韩国,服装消费观念的逐渐成熟也是近年来的事情,对于网络购物企业来说需要通过大量图片来引导消费者学习搭配。由于发达的批发市场解决了产品开发问题,企业降低了产品开发费用,就可以投精力或者更直接一些就是用较多预算给图片制作,而这确确实实为服装销售增值不少。

    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这一段价值链在网购阶段给压缩了,批发由于网购不需要代理商因此这块的成本可以省去。经营我把它理解为branding和marketiing,这个费用如果要省就只能慢慢等口碑建立,这就要看是否有耐心了。终端零售我理解为水泥钱,就是店铺租金和装修费用,这个确实是省下来了。但是,要让人家打开你的网页也是需要费用的吧。要知道国际的FastFashion巨头进中国首先考虑的就是选址,好的Location即使费用高,生意也会很好的,要不哪里冷门开哪里的ITAT店也不会这么惨淡了。

    当年,应该说是去年,PPG靠传统的媒体轰炸方式吸引消费者购物,广告花费之巨大和开服装实体店也没啥区别了,以至于后来付不出广告费给媒体登大幅通告讨债,这条路显然不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