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安徽文达电脑专修学院张青玲>>观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张青玲
日期:2011/10/17 13:12:09

与八十年代中后期相比,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学习风气
发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大学生的学习劲头空前高涨。尤其是一些传
统上就具有良好学风的名牌大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令人感动,
经常出现教室爆满、上自习的人找不到座位的现象,甚至连周末、寒
暑假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奋发耕读。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感到欣慰。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当前我国高校再次涌现“读书热”的背后,
却出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始普遍下滑的迹象。如果我们对此缺
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功能的退化,将对
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始下滑的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短浅,
有严重的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风气确实浓厚,
但是他们中有不少人的学习目标和志向都过于短浅,只不过是为了找
工作、考研究生或者出国,完全是以对个人出路的考虑为出发点,很
少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意识不到自己肩头还有更重大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将会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产生非常
不利的影响。很明显,今天的大学生到二十一世纪将要成为我国社会
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必然要逐渐进入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岗位,历史需
要他们担负起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落后,还存
在很多的困难,所以非常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以国家和
人民为怀,为振兴国家和民族多做贡献。我国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目
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而“有用人才”不仅仅要求掌握
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完善社会、造福国家和人民
的责任心。这一点已经被很多有识之士所认同。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就为南开大学提出了“允公允能”的校训,
这寥寥四字实际上就是“完善社会、发展自我”的浓缩概括。当代有
人也曾指出,大学不应只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应是培养有知识分子
精神的人。这个认识可谓真知灼见。这里所谓的“知识分子精神”实
际上就是以天下苍生为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胸怀。所以如果大学生在毕业时仅仅学到
了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培养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的话,就不能说
明我国大学教育是成功的。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国家和社
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的要求。所
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了。欲正人,
先正己。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恐怕教师首先得有社会责任
感。我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有悲天悯人、关心人民疾苦的传统,往往都
怀抱匡扶正义、经世济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国的大学教师
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生活,安贫乐道,勇于奉献。
不过,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个精神在一些大学教师身
上已经有所萎缩了。所以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必须要
唤醒这一部分教师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连社会责任感都没有,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能是一句空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