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刘东杰>>观点>>自主创新,引领中国跨越(创新发展 十年跨越)

自主创新,引领中国跨越(创新发展 十年跨越)

作者:刘东杰
日期:2012/11/3 10:33:40

 

过去10年的这些场景,至今令人兴奋不已——

“嫦娥”奔月,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

“神九”飞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

“蛟龙”入海,载人下潜成功突破7000米;

“天河”横空,跃居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

世人瞩目的“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 背后,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凝聚新共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驱动战略催生新变化: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理念创新: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年,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力争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征程。

新征程面临新挑战。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国际,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使我们面临如何掌握发展主动权的严峻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响亮的回答。2006年1月,新世纪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力争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不仅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而且确立了自主创新的路线图。” 十八大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院士说,大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是我国新世纪前20年的国家科技发展蓝图,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使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路径明确。”自此,科学技术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铿锵有力。

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大幅增长。自2006年来,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从2006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42%提升到1.83%。

知识产权保护获得有力支撑。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

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自主研制的65纳米介质刻蚀机,比世界上最先进设备的芯片单位投资产出量高35%—50%,成本降低30%—35%,显著提升了集成电路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提交的TD—SCDMA和TD—LTE—Advanced技术提案先后成为国际3G、4G标准,使我国的移动通讯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据统计,企业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从2001年的1000余件,增长到2011年的5.8万多件,增长近58倍。华为、中兴、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联重工、中芯国际等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中国制造”快速向“中国创造”转变。

体制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培养创新人才、完善创新环境5方面新政策

完善而具有活力的科技体制,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10年来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现代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成功尝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探索,创新活力空前释放。

我国现代科研机构的改革试验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底成立以来,采用学人治所、学术自主、国际同行评估等全新的运行机制,迅速成为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支劲旅。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针对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弊端和政策障碍,打破按行政系统配置资源的旧格局,搭建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改革等6项创新政策,极大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可以预期的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动力,必将使中国现代化建设这艘巨轮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