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制造“中国造”?

作者:丁文杰
日期:2010/11/14 12:15:06

        高级技工人才短缺不是郑州独有的,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上海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仅各占1.1%和6.1%。而就在国内难觅高级技工之际,上海已通过人力资源公司的运作,以70万元年薪高价引进日本技工。业内人士不由惊呼,随着全球性产业大转移的进程加快,如果国内技工的素质、技能达不到要求,最终将导致大批“洋技工”来华抢饭碗。

       据统计,北京目前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急需职位中,高级技工就占了4位。

      2004年据调查测算,北京全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10.12万人,按照本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47.21万人,也就是说这之间竟有着37.1万人的缺口!

      而在广东,不少企业正在全国范围以60万元的年薪招聘高级技工。深圳到全国各地去招聘高级钳工,开出了6600元的月薪,结果未能如愿。招聘者不由发出“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的感叹。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13亿人口当中,有7.1亿的劳动力人口。这些人当中有1.2亿人在企业里干活。在这1.2亿职工当中,有大约7000万是技术工人。而在这分成五个等级的7000万技术工人当中,高级技工只占3.5%。数据同时还显示,中国目前还急需60万名数控机床的操作工。

       不仅高级技工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年龄层次偏高。中国制造业的主力是青年工人,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技术水平还达不到现有技术等级规定的标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技术工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世界各国的企业和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设厂,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打上‘中国制造’而运往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中国制造’的技能人才就成为关键。”

       据了解,中国技术工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近7成。这种文化程度制约了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许多工厂的生产线比国际著名公司的还要先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不能和人家竞争。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也曾表示,中国工业目前以制造业为中心,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占GDP的40%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将近一半的城市人口的就业机会是由制造业提供的。而中国已经出现高级技工人才危机,供求严重失衡。必须加快中国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否则将影响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十五”期间,中国职工队伍的高级技能人才应占工人总数的20%,并且针对高级工只有5%、技师只占1%、高级技师只有0.1%的现状,正在实施一系列积极措施。彻底扭转目前技术工人教育培训“断流”和高级技师“断层”的局面,是确保“中国制造”真正拿世界“金牌”的重要条件。


      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缘何青黄不接?私企老板丁伟说:“现在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根本没法与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比。同样从学校毕业,技校生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整整一辈子。就算是磨成了高级技工,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往往还不如职位最低的管理人员。”

      “不管是高级技工还是普通的工人,在工厂中一样都要到一线的车间劳动,一样是颐指气使的对象,其身份远远不如车间的办公室人员高。”北京某厂一位“高级技工”在接受采访时有几分无奈的说到。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说,中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甚至低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但一旦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偏重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中国,在出口方面的低工资优势就不太明显了。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