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周嘉炜>>观点>>空巢老人身心俱伤 中国式养老困局引人思索(二)

空巢老人身心俱伤 中国式养老困局引人思索(二)

作者:周嘉炜
日期:2012/5/14 11:57:37

“空巢”老人的困境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时下许许多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每每逢年过节,一家短暂团聚之后,“儿女一走,心就空了”便成为这些老人最真实的心声。

  据民政部统计,中国目前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据介绍,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中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与此同时,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

  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堪忧。他们通常居住房屋透风漏雨,院落破败不堪,院门房门形同虚设。加之年老体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缺少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故而成为有些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

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由于社会化养老机制尚不完善,对失能老人而言,缺乏必要照顾的情况更为突出。“独居老人病死无人发现”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不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头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对于正在变老的父母,“80后”已经开始感受到养老的压力,但办法却不多。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这一群体的现实期盼。

  国务院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解决养老机构“住不上”的问题,先得补足数字缺口。有专家据此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养老行业。要解决“住不起”的问题,还需引导民办养老院降低过高的价格门槛。

  除此之外,亦有专家直言,要消除“空巢老人”的心病,关键还在子女。因此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这是应对空巢老人养老难题的长远之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