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陈蕊>>观点>>浅谈星巴克的“暴利说”

浅谈星巴克的“暴利说”

作者:陈蕊
日期:2013/10/22 18:44:36

上个周末,网络上最火爆无疑就是星巴克的咖啡。如央视跳出来说,一杯354毫升拿铁咖啡的价格,北京卖27元人民币,远高于其他国家;然后,专业财经报纸《第一财经日报》又有业内人士揭秘,每杯星巴克拿铁物料成本不足4元。然而,星巴克是这样解释的:

1、物料成本并不等于星巴克咖啡成本

即便一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成本的构成并非仅为物料。在地价日益上涨的今天,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商业区,物业租金非常之高,往往占到成本中很大比例。除此之外,装修、人力、日常运营的水电气费、税费等,都构成了商家的成本。媒体岂能仅以物料成本来计算利润率呢?贴膜小贩在大街上忍受夏日酷暑、冬日寒风,不也是一种很大的人力成本支出吗?

《华尔街日报》根据星巴克2012年财报绘制过一张中国星巴克定价依据图,以一杯售价4.8美元的星巴克拿铁咖啡为例,具体构成为:房租1.25美元,占26%;利润0.85美元,占18%;店铺运营成本0.72美元,占15%;原材料0.64美元,占13%;劳动力成本0.41美元,占9%;一般管理费用0.28美元,占6%;税收0.24美元,占5%;设备成本0.17美元,占4%;其他运营费用0.23美元,占5%。

2、成本不决定价格,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商品的价格包含成本,但成本并不决定价格。这是经济学常识。一件商品的成本几块钱,售价十几块或几十块钱,这并不必然表示它的价格就“高”。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曾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述:“再生产的因素,绝不是决定价值的重要原理”。

实际上,成本如何并不重要。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在市场中,决定价格的并不是成本,而是稀缺性。这一点,中国古话也说过,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在竞争的市场中,对单个厂商而言,成本其实是相对次要的东西:产品好,利润再大也卖得出去;产品不好,价格低于成本也无人问津。

3、充分竞争的行业本就该由企业自主定价

很多媒体的眼中,产品的定价法应该是这样的:原材料的价格加上其他摊销的费用,再加上一定的利润,OK,定价完成。但一般来说,定价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基于成本的定价,一种是基于竞争的定价,还有一种是基于需求的定价。

比如说,白菜进货两元一斤,我加到两块半卖出,那就是成本定价;竞争对手的产品卖两块,我就卖一块八,这是基于竞争的定价;消费者觉得一杯咖啡值三十块,我就卖三十块,这就是基于需求的定价。

在星巴克的品牌运作之下,在星巴克喝咖啡已经成为一种小资身份的象征了,在星巴克喝咖啡,不仅仅是那一杯咖啡,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同时,星巴克的咖啡并非刚需,政府也没有对咖啡行业有着任何的准入限制。那就是说,开咖啡店这事,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呢?如果它不值这个价,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央视又何必来操这个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