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解释

作者:蔡萌
日期:2011/11/16 19:51:49

 百科名片

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目录

基本资料
基本字义
详细字义
《康熙字典》
常用词组
常用成语

 基本资料

诗,拼音:shī   部首:讠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五笔86:YFFY   五笔98:YFFY   仓颉:IVGDI   笔顺编号:45121124   四角号码:3474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BD7 [1] 汉英互译:中文:诗   英文:longs and shorts poem poesy poetry verse [2] 方言集汇:粤语:si1 [2]

 基本字义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最常见的诗分为:五言、七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经   2. 中国古书名,即《诗经》。[1]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poetry;verse;poem]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poet]。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fine 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