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学走向经济学

作者:张沙沙
日期:2010/5/13 20:16:04

对于管理学而言,企业文化是从实践中观察与总结而来的;对于经济学而言,研究企业文化则意味着需要打开企业这个“黑箱”,甚至要深入到企业家的“大脑”中 探求其思维的规律。回顾企业文化这一现象从管理学进入经济学的过程可以发现,这既意味着组织激励理论的扩展,也表明了经济学解释能力的不断增强。
一、企业文化在管理学中的兴起
经济学研究不仅舍弃了人性中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的一面,也忽视了组织文化的存在。然而,“直面现实”的管理理论却能够研究更为真实的人和组织,从而发现了企业文化这一现象。
尽 管早期的管理理论大都强调了今天激励理论中的“机制设计”方法,但这并不排除他们对人的社会性的重视。罗伯特·欧文正确地指出了人的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古典管理理论的先驱泰勒时常为工人的低效率所震惊,他相信工人的产出只是可能产出的1/3。在他确立的4条管理原则中,不仅提出了要通过实行差别 计件工资、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来刺激工人提供更多产量,也指出管理者要与工人热忱合作。此后,在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中同样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激励方 式,在强调职权、纪律、统一指挥、集权、等级制的同时,他也认识到工人的公平性、主动性与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
主张“社会人”理论的突出代表 是玛丽·派克·福莱特与切斯特·巴纳德,福莱特认为,组织应该建立在团体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管理人员与工人应将对方视为合作伙伴,管理者的工作 就是协调群体努力。她的人本主义观点影响了今天我们看待激励、领导方式和职权的方式。巴纳德将组织视为需要人际合作的社会系统,他认为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 进行沟通,激励下属付出更大的努力。事实上,巴纳德对于货币形式的激励和非货币形式的激励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一个组织可以通过目标激励的方式或改变成员思想状况等形式确保成员努力工作。我将提供目标激励称之为“激励的手段”,而将改变成员思想和态度的过程称之为“说服的手段”。 
人 本主义的观点在行为学派时代得到了极大繁荣。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工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除了物质 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一认识与科学管理中“经济人”的看法是有差别的。之后,行为科学特别是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获得了大量成果。例如,工作动 机和激励理论包括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综合型激励理等。这些激励理论显然与委托-代理理论为核心的激励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行 为科学的激励从真实的个体出发,强调个体在组织中所追求的多层次性和多目标。事实上,两种激励理论是一种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了企业组织内部的激励方式。
    上述激励理论更多地强调了企业组织中的另一面:认同、公平与合理。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些认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找到了相应的事实。1981年威廉· 大内发表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这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提出美国式管理的转变核心是要信任和关心职工。理查德·帕斯卡和托尼·阿泰思在《日本的管理艺 术》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日本企业如何重视“软性的”管理技能,而美国的企业则过分依赖“硬性的”管理技能。
随着上述著作和思想的蔓延,人们 对企业组织内部的激励研究开始集中体现到一个论题上,即企业文化。一般认为,《Z理论》、《日本的管理艺术》及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合著的《公司文 化——企业在生活中的礼仪》、彼德斯·惠特曼合著的《追求经营臻境》四部书宣告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观点是:“强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 得成功的新‘金科玉律’。” 企业文化的研究立即获得了理论界与公众的关注。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力量和成就。” 丹尼尔·雷恩(1986)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也提出“管理思想不是在没有文化的真空中发展起来的。管理人员往往会发现,他们的工作总是受到当前文 化的影响。”迈克尔·波特指出,“如果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相适合,企业文化可以强有力地巩固一种基本战略以寻求建立竞争优势。企业文化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它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而在法院的判决中,企业文化也被证实为可感知和明确的。 倡导“企业再造”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海默则强调了企业文化在再造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 值观念,造成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施再造工程,首先要营造一种完全不受旧思想束缚的文化观念。
从企业经营管 理实际来看,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也与企业文化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韦尔奇与通用电器的“文化革命”、摩托罗拉的以人为本、戴尔公司以客户为中 心的企业文化、比尔盖茨与微软公司的个性文化、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以沃森原则为主的企业文化、沃尔玛的营销文化等。中国国内对于企业文化的案例也 相当多,如对海尔集体、华为公司等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此外,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大量关于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企业文化同文化环境的差异不仅影响了跨国 经营的成效,而且成为企业兼并、联合的重要障碍。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 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特别是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 九十年代也因此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 。企业文化研究也开始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最有价值的深入研究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关系上,这方面的成果增强 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实证性和科学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