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的来临

作者:宋得龙
日期:2012/5/18 8:49:51

我们正处在“微”时代。发微博,玩微信,听微音乐,看微视频,凭借短小精悍以及自主表达,“微”产品迅猛地火热了起来,“微”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盛大、优酷、新浪、爱摄汇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在2011年推出微视频产品,微酷、微怕、Movie360对“微”控们已不是

新鲜词汇。日前,优酷出品的“大师微电影”全球首映式在香港大获成功,吸引顾长卫、蔡明亮以及许鞍华等著名导演,微视频似乎一夜间“登堂入室”。

微视频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已经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体验改变。传统严肃的、深奥的知识被解构,取而代之是滑稽的影像与简短诙谐的旁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次日,一部时长只有3.15秒的《两会特别策划法律那些事儿》微视频就出现在网络上,背景音乐是经典游戏“超级玛丽”主题曲;画外音也始终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富有感情地讲故事;视频最后说:“关注两会,关注法律,关注我们自己的权利。因为”镜头一转,日和漫画里的唐僧咆哮道:“下一个可能就是你啊亲!”四个小时内,这部视频的点击量就突破了两万。这是赵家煦和他的制作团队推出的第四部微视频作品。自2011年9月,他们相继推出了《谁动了我们的CPI》、《人人都是纳税人》、《纳税人的钱哪去了》,后两部在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均超过了百万。

微拍创始人胡震生认为,互联网分享的四个基本元素是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而视频是结合其他三个元素的人类最基本需求,所以微视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与图片相比,技术复杂度更高,但视频可供发挥空间更大,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来看,视频分享也是晚于图片分享多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但视频价值更大。

 对于各大互联网企业斥巨资发展微视频产品,业内部分专家也表示担忧。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认为,微视频只是个小应用,本身并不会对科技领域有多大的创造力,同时,微视频是舶来品,国内微视频纷纷模仿国外模式,最后成功的将不会超过1%。虽然定论谢文的言论为时尚早,但也警示当下微视频产业的发展。目前,微视频发展还存在着以下软肋:

  首先、创新不足。国内微视频创新力度不强,大多创业者模仿viddy、socialcam,所谓的创新只是在现有模式上的补充,长久下去很难独立生存。

  其次、技术制约。这主要包括3G信号覆盖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场景;手机耗电量及高昂流量费用将会制约用户的使用时长。

  再次、内容审查风险。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披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对“无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禁止网络传播”的具体细则或将出台。这将对众多视频网站的微电影造成冲击,也将波及视频网站的UGC模式。

  不过微视频的前景依然被广泛看好,正如爱摄汇CEO赵亮所言,国内移动视频正处在起步阶段,未来有足够成长空间。在未来的3-5年时间会产生明确的盈利模式,出现快速爆发和快速增长,形成一个完整的和独立的视频行业。

“微”来临,给现代的社会带来了更多新的生机,给现代的人们带来更多的色彩……它的来临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我们期待“微”的规模,更期待“微”给我们带来更实用的价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