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渴求品

作者:路莎莎
日期:2011/11/24 13:03:32

什么是非渴求商品
  非渴求性商品又称非寻求品,是消费者不知道或虽然知道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购买的商品。
  传统的非渴求品有人寿保险、工艺类陶瓷以及百科全书等,刚上市的、消费者从未了解的新产品也可归为非渴求品。当然,非渴求品并不是终身不变的,特别是新产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了解,它可以转换为其他类别的产品。
非渴求品的特征
  非渴求品的特征表现为:
  一是非渴求品的设计是着眼于广大消费者的,而不像特殊品仅为某些特殊爱好者或特定需求所设计;
  二是消费者对非渴求产品不熟悉,又缺少去熟悉或认识的动力;
  三是即使消费者对非渴求品比较熟悉,但需求动机不强烈,一般缺少主动购买的习惯。
非渴求品的营销困境[1]
  随着消费需求逐渐个性化、时尚化和体验化,非渴求品固有的产品特性导致其消费表现力不足,陷入营销困境:
  1.虽然非渴求品是针对广大消费者设计的,但其功能和使用范围非常“狭窄”致使外在表现力不足,消费者很难从非渴求品的消费中获得时尚和个性的体验感,导致消费者很难主动、积极地去关心非渴求品。
  2.消费者从方便品或选购品的购买中可以及时获得使用价值,但对于非渴求品来说,如人寿保险、百科全书等,其使用价值的表现具有一种“滞后性和隐蔽性”,消费者利益的获取要经历一段较长时期,导致消费者对其“现时”的需求可有可无,即便是对非渴求品非常熟悉,但不使用时也不会提前进行购买,冲动性购买行为更不可能产生。
  3.传统的非渴求品营销手段过分依赖于广告和人员推销。非渴求品的非时尚性和使用条件的特殊性,使消费者对其需求和感受会形成一种定势,广告效果难以影响并深入到消费者心中。人员推销是非渴求品惯用的营销手段,本想借助于面对面的沟通来有效传递产品信息,但由于大量招募推销人员而对其培训不足,导致推销人员缺乏整体营销意识、操作灵活性差,同时也因受制于消费者的抵制而营销效果不佳。
  4.非渴求品消费体验与现代消费文化的差距愈拉愈大。当市场商品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最初的物质需求之后,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面对狂轰乱炸的营销诱惑,消费者常常表现出一种冷漠和自我防御的本能,理智地挑选自己的商品,并开始在消费中追求一种个性化、自主化、互动式的主权意识。非渴求品单调的产品功效和体验性的缺失,很难迎合消费者需求特性的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营销的难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