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邓美樱>>观点>>四大关键要素提升网络营销

四大关键要素提升网络营销

作者:邓美樱
日期:2010/11/30 13:27:01

第一,准确的广告诉求:成功的广告诉求需要准确的诉求对象定位和准确的价值主张。广告的诉求对象应为品牌或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广告需有针对性的对这些人群进行有效的广告诉求。为了合理的找准诉求对象,广告主需要系统的对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再根据企业的资源和优势,选择相应的细分市场,而这些细分市场即为广告的目标受众。市场细分的方法有多种,有基于人口统计学,有基于消费者行为,有基于消费者心理,有基于消费者生活形态,基于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市场细分则更为准确,因为这两个维度都能较好的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和倾向。在此,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我们不展开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而是通过调查数据来看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在互联网上投放。DCCI 2008年网络广告受众调查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不同产品/服务的消费信息获取媒介分布统计中,互联网是绝大多数产品/服务消费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而在互联网这个消费信息获取媒介中,IT数码产品比例最高,达62.3%。即62.3%的互联网用户在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IT数码产品的有关信息(其次是亲戚、朋友和同事的口碑和推荐信息)。其他产品或服务以次为招聘求职、旅游、音乐、游戏、家电产品、金融投资、教育/培训/学习、预定酒店/机票、服装服饰、汽车、交通、住房等。这些类型的广告主在互联网上投放都相对比较适合。

 

第二,地域选择:广告主应根据其诉求对象进行合理的地域需求,广告主可根据各个地区的购买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

理想状态下,广告主只要找到目标用户所集中的地域或分销商所覆盖的地域即可。但实际上,广告主仍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地域的目标受众的购买需求的强烈程度和购买预算,以衡量地区之间的不同投放侧重点;二是竞争对手的市场区域分布,以及自身的竞争策略。确定地域范围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媒介。如门户网站尤其是三大门户网站,更适合全国性的广告活动。而地方门户或地方资讯网站,则是更适合影响某地域的受众。

第三,信息力度的确定:信息力度的确定需要根据到达率和广告接触频次来确定。

广告到达率是指接触到广告的不重复受众占媒介总覆盖受众的比例;广告接触频次通常来说是指平均接触频次,指受众在投放周期内接触广告的人均次数或户均次数。对于新产品、新品牌或者定位于广泛目标市场的品牌或是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都要强调较高的到达率。当然,互联网的病毒式营销(Viral Online Marketing)使得企业在投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大范围的覆盖成为可能。DCCI 2009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最能影响互联网用户购买行为的各种信息渠道中,亲戚、朋友和同事的口碑、推荐信息比例最高,其比例达到18.8%。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基于口碑的病毒式营销,则能取得费效比较为理想的广告投放。病毒式营销中,相对成熟的是社区口碑营销。

 在接触频次方面,竞争对手较为强大、广告信息较为复杂、品牌忠诚度较标市场较小等情况,都要强调较高的接触频次。DCCI刚刚启动的国内首个固定样本组跨媒介研究监测CMO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在广告投放频次较低时,广告效果较差;而在广告效果高时,较高的投放频次带来巨大的广告成本,只有在广告效果上升曲线中切线斜率最大的点时才能得到最佳的广告效果,这点即广告投放最佳频次点。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营销因素(如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类别、市场份额、忠诚度、购买周期、竞争压力等)、不同创意、不同媒介都会影响广告有效接触频次。

    第四,媒介组合:有效的媒介组合需要考虑覆盖受众的广度和受众广告卷入的深度。

一般来说,电视媒体能够更好的扩大受众的广度,而互联网则易于的增加受众卷入的深度,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互动性,电视和互联网相互结合,并确定各合理的投放分配比例,则能实现1+1>2的整合效应。DCCI的跨媒介研究监测项目CMOS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关于如何确定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在整个广告投放的各自比例,达到广告投放的效果最优。从DCCI 跨媒介研究CMOS目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许多网络广告投放占广告主整个总预算的比例一般在5%左右,而这种投放比例往往不能发挥到整个投放的最优。通常的状态下,快速消费品互联网的广告投放占整个广告投放的10%-15%是比较合适的,但不同产品类别、不同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该比例的大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