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之电影营销方法

作者:冯晓兰
日期:2012/12/17 12:42:02

所谓低成本电影大部分是指那些有些创意,被片商们看起来没有多大市场的电影。由于制作人的身份不同,又分为艺术电影、作家电影、文艺片、艺术片等几种样式。大部分情况这些片种都会获得同行的叫好,但市场反映平平,甚至连院线都上不去,好不容易上院线了,面也很窄,像走过场象征性的放几场就算完事。与之相反的是所谓商业片现状,无论是在院线还是上映档期安排上都会受到主流院线的欢迎,其终端营销攻势也会做的很全面。如:海报、观影册、纪念品等。商业片就如企业的好产品,院线经理们定会重点卖力推销,使之卖个好价钱。

低成本中的一些好“产品”之所以没有卖出好价钱,除了商业娱乐因素不足外,主要是营销方法缺位的原故。

我们都知道,低成本电影往往以思想先锋为卖点,着眼于“仙人”类人群而做。(道学上说,只知道生存的人为“生民”,具有一点生存技术的人为“小人”,文化水平稍高,又精于技术之人为“君子”,完全精 神追求,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无不为’者为“仙人”。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讲注精神追求的人群。         

在中国还处在“穷人经济学”的时代,它的受众与影响毕竟有限,要想赢利还要走市场化的营销之路。

当然,艺术电影中产生大师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与普通消费者并无关系。时代不同了,现在是讲求生活质量的时代,娱乐是电影消费的主流。因此,无论何种电影都必须面对市场,大片我们就不讨论了,我们从小成本电影来看看,低成本如何进行市场操作。

其实我所说的小电影,是指投资只有百万,或不超过300万的片子。这样的片子除了制作成本与演员片酬,留给影片的推广费用就没有多少了。拍这种片子的导演,一般都急着想完成一件事业而不是“产品”,对于影片是否能卖出好价钱,心里是没底的。

从市场的角度看,低成本电影一般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连院线都上不了,只在小范围影厅放映,或者一些DVD销售。一种是争取国际奖项,上好的院线与档期,拉动影片票房和DVD销售。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后一种结果的销售技巧。

当然,对于有些艺术电影的导演来说,他们根本不考虑票房,只想玩而已,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我想这毕竟会越来越少。实际情况是,无论这部影片如何清高与孤傲,最后它还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或者获奖认可,没有绝对纯粹不需要大众的。因为生产一部影片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电影才华;一种就是为了要赚钱。为了这两个目的,导演都不得不营销,无论是他懂还是不懂。参加国际影展是为了获得专业首肯,满足精神需求,获得票房满足物质需求。前者导演们都很卖力,后者,影片在市场上如何卖的好他们一般都操心的不多,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张艺谋的模式是只管拍片,卖片的事由张伟平负责。实际上获得名气的是张艺谋这样的导演们,赚钱的是卖片子的片商们。一个得名,一个得利。(当然,他们都是互惠的,名利自然双收)

对于低成本影片,导演即是影片的投资人又是生产者,由于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或者在影片立项之前,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买家,影片生产出来以后,导演们即要管理又要销售,特别是在销售方面,要面对发行公司、传播公司、公关公司、媒体方方面面的问题,没有专业知识或人才辅助,这样的影片销售只能以失败告终。

依我来看,低成本的电影赢利是有彰可循的,当然对于大制作的电影,按此方法效果更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