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网络营销2.0

作者:周佳星
日期:2011/11/19 11:33:34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通道,已经没有任何人会去质疑它的商业价值。今天愈来愈多的商家在微博上设置账号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商业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第一次赋予了企业一个拟人化的形象,使企业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能够像自然人一样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消费信息的获得不再是一个主动搜索的过程,而是关系匹配—兴趣耦合—应需而来的过程。传播的含义甚至也在发生改变,不是广而告之你想要告诉别人的信息,而是你在响应、点燃那些人们已经蕴含在内心、表达在口头、体现在指尖的需要。”

     基于这种判断,胡延平在AISAS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新的SICAS模型,对AISAS模型中的前三个步骤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具体来说,就是以Sense(主动感知)取代原来的Attention(吸引注意),以Connect和Communication(用户与品牌建立连接和交互沟通)取代了原先的Search(主动搜索)。

    “对品牌商家来讲,实时全网的感知能力变成第一要义,建立遍布全网的Sensor,及时感知需求、理解取向、发现去向、动态响应以及充分有效的Reach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在快速移动的碎片化环境中动态实时感知、发现、跟随、响应一个个‘人’,能够理解他们,并且与他们对话,成为提高品牌商家营销成本效率的关键。”

     微博诞生两年多以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微博上建立了账号,但真正能够利用它感知并与消费者实现良好互动的企业并不多见,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社交媒体不但没有成为促进其品牌和销售提升的渠道,反而在给自己不断制造麻烦。    

     今天,许多企业将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账号交由第三方打理,虽然专业化的公司拥有不错的运营经验,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它实际上给企业与消费者的接触戴上了一层手套,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在第一时间“感知”消费者的情绪变化,这也是屡屡有企业在社交网络上遭遇公关危机的原因。

    “微博的经营权最终会交还给客户,没有一个专业的营销公司会比客户自己更了解产品。"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国内社交平台上的营销方式已经明显呈现出一种僵化的趋势。“现在讲微博营销跟去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接下来我还不知道发生什么变化。”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跟上这样的形势,企业在社交网络上的营销活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几乎所有企业账号在做营销活动时都会采用@好友的方式,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然而在消费者眼中,这种方式已经十分陈旧,如果说它在最初推出时还能实现帮助用户巩固与好友的关系,那么现在它正在沦为一种新式的垃圾广告。

    从本质上讲这种营销模式还停留在传统营销的思维,即以信息覆盖面的广度作为评判广告效果的唯一标准,事实上,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许多微博运营公司会利用规则漏洞造成虚假的繁荣

   其实是许多企业虽然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安营扎寨,但是在营销上的思维依旧停留在传统营销广播的时代,在微博上,许多企业账号拥有表面几十万的粉丝规模,然而每条微博的评论转发量却只有几十次,更不用提最后为企业带来的销售提升了。转化率低下是今天企业在做社交网络营销时遭遇的普遍问题。

    所以对于今天国内的企业来说,必须及时突破固有思维。社交网络为企业带来的不在于传播覆盖的广度,而在于在营销过程中实现与消费者互动,通过积极的深度互动提高转化率,这才是社交网络为企业带来的真正价值。

    然而由于形式和技术的限制,仅仅基于社交平台的营销能够发挥的空间已经很小,无论是@好友,还是在社交游戏中植入广告,这些方式带给消费者的新鲜感正在迅速退去,未来的趋势是将社交网络上的营销与线下的营销活动打通,形成一整套跨越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方案,国外已经不乏类似的例子。

    “客户越来越明白这里的规则,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客户对社交网络营销的相同要求就是提高销售及客户忠诚度。”而对于现在做微博运营的公司,想要继续生存只有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转变,建立自己的平台;另一种则是要拥有强大的创意和活动能力。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天的社交网络营销仍然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只有结合新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创新的营销方式,才能真正挖掘出社交网络的潜力,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