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恋网站

作者:黄琴
日期:2011/10/31 0:48:10

    新中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主要的还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1984年,中央甚至还专门召开过一次会议,讨论30岁以上未婚青年问题。

    而如今第三次单身浪潮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28岁到38岁,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在第三次单身浪潮中,一批婚恋交友网站应运而生。应该说婚恋交友网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原因有:

    1、用户基数大,现在正处于新中国的第三次单身浪潮。

    2、第三次单身浪潮中的大多数男男女女都是网民。

    3、恋爱结婚是个刚性需求,除了个别特殊材料制成的家伙,普通人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忍受不了一辈子的单身状况。

    4、相关数据显示,这个市场规模的单位是用千万亿来计算的。

    5、完全的信息服务,一本万利。除了人工场地外,没有别的费用。

    6、欧美有成功、成熟的商业模式。看上去,这是个不得了的生意。但是通过四五年的发展,所有的婚恋网站都发展的不好,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状况好点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家:世纪佳缘、珍爱网、百合网。

    很多事情真正做了才发现和设想的出入还是很大的。婚恋网站的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基数没有想象的大。网民、单身、近期有结婚需求,几个条件一框,剩下的就不多了。

    2、大多数互联网模式客户周期都很长,很多都是终身的。但婚恋网站不一样,都是一次性的服务。用户短期内很少有第二次的结婚需求。如果说用户通过你的网站短期内结了两次婚,同时也说明你的模式有问题。

    3、用户一般的生命周期在六个月左右。如果六个月内能找到,那自然好;如果六个月还找不到,用户的积极性就会直线下降。婚恋网站的这种模式,服务越好,用户离开的越快;服务不好的话,用户离开的更快。

    4、没有一个好口碑。我们用了iPhone好,会到处宣扬推荐。通过婚恋网站找到了老婆,却不会到处宣扬推荐。这个和丰乳产品很类似,效果好也没有一个好口碑。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好口碑的同时也没有坏口碑。还是拿丰乳产品作类比,没效果会有人四处抱怨吗?那样大家会嘲笑你“吃了都大不了”。

    5、多年来,互联网免费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个坏概念害了很多网站。

    6、愿意付费的那些用户恰恰是对网络支付不太熟悉的。最愿意付费的用户年龄在30-39岁的女性。

    7、可替代的产品很多,比如SNS、IM等。甚至一个网站只要有BBS,那它就具备了交友功能。事实上,这些功能和应用都不乏成功的婚恋交友案例。

    所以说,从长远看,婚恋网站还是一个好生意;短期看,不具备爆发的可能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