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风采>>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吴曼曼>>观点>>雨人是白痴还是天才(一)

雨人是白痴还是天才(一)

作者:吴曼曼
日期:2010/5/31 23:13:56

白痴学者是精神医学专有名词。既是“白痴”,又如何是“学者”?这个名词一语道出白痴学者的矛盾与冲突。

  高科技解读“雨人”大脑

  说是学者,他们却是愚鲁,智商低下;说是白痴,他们又专长独具,禀赋过人。截然相悖的两极,竟奇妙地统一在同一个生命体内,这就是令医学界百思不解的白痴学者现象。

  最著名的白痴学者是美国盐湖城的一位名叫金·皮克的自闭症患者。他在历史、文学、地理、体育、音乐等15个不同领域,都有着超凡的天赋。

  据报道,皮克有过目不忘本领。他甚至能将一本电话号码簿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字不差地记住。直到如今,皮克几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9000本书的内容,不过,皮克在其他方面却显得相当“低能”,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像穿衣服这类简单的日常工作都不能做。

  皮克的故事给了好莱坞导演灵感,1988年奥斯卡获奖电影《雨人》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因此,白痴学者又被人们俗称为“雨人”。

  据美联社2004年11月9日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于11月初用研究太空飞行对人体影响的高科技设备,对金·皮克的脑部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其中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将创建出一系列皮克大脑的精确三维图像。

  研究者们打算将新的三维图像与1988年美国犹他大学神经学专家丹·克里斯汀森博士曾为皮克拍摄过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进行比较,以了解在这16年时间中,皮克的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为他进行脑部扫描的理查德·波尔利博士介绍,皮克的大脑不仅具有独特的能力,并且所有证据显示,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大脑仿佛也变得越来越聪明。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提供了一个窥测白痴学者大脑思维活动的窗口,是白痴学者研究中一种极有前途的新工具。利用这一技术,人们有可能精确地掌握患者奇妙的思维活动。因此有人称这种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走进“雨人”们的世界

  大多数白痴学者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白痴,其智商一般在35至70之间,属轻度或中度弱智,真正的白痴智商低于20。而大多数白痴学者并非地道的学者,因所谓突出才能只限于某一孤立的方面。

  早在1789年,科学文献中就出现有关白痴学者的描述。有“美国精神医学之父”之称的拉许,描述了一位具有闪电般快速推算日期的富勒先生,当问他活了70年17天又12个小时的人总共活了多少秒钟,富勒花了一分半钟就得出正确的答案:2210500800秒;他把其中17个闰年都考虑进去了。但除了推算日期之外,富勒对复杂的数学并没有什么了解。

  在1887年伦敦医学会议上,以鉴定出唐氏症而知名的唐恩报告了他在伦敦主持俄尔斯伍德精神病院的30年间发现的10例白痴学者病例,并以医学家的眼光对自己的病人进行了更完整的陈述。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医学界开始用“学者症候群”取代“白痴学者”名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