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

作者:陈晓杰
日期:2012/10/25 23:12:25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
1、择业目标理想化。大学生就业时普遍向往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选择经济收入高、有发展前途、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单位和职业。北京、上海、深圳及东南沿海城市成为许多重点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而发展前景好、经济收入高的外资企业也成为大学生竞争的热点。
2、职业定位由“专业对口”转向“一专多能”。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中,不再固守“专业对口”这一传统观念,希望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通用型人才,只要用人单位薪金报酬、工作环境适合,专业不对口也会踊跃加盟。
3、就业途径由“一次就业”向“多次就业”发展。在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今天,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之路。先选择一个可以生存的职业,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职业流动,“逐步到位”,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现实的职业选择。
二、目前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一方面,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如果大学生不面对现实,在就业时对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工作选择空间变小了,势必造成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影响其顺利就业。
2、择业目标过于集中会加大人才资源分布结构的矛盾,造成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而多数大学生只想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长此以往,则会由于人才资源的差别而造成地区间差别越来越大,这对于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3、有些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突出,社会价值观淡化。这会导致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难以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一些大学生过于重经济利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轻职业的社会价值,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择业观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过程中的反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开拓进取、拼搏向上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也是毕业生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基础。我们应该遵循人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对大学生开展人生理想和信念教育,并将理论教育转化为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择业观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使大学生既有个人远大理想,又有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在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2、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去建功立业。农村和基层单位蕴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一批新项目的上马,西部地区将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大学生应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虽然这些地区条件艰苦,但却最能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毕业生拥有择业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国家贡献才能的义务。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去工作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将大有作为。
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21世纪是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世纪,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学校要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学生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动手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通过努力,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新路

分享